十过的意思、十过的详细解释
十过的解释
(1).指将领的十种过失。《六韬·龙韬》:“ 武王 问 太公 曰:‘论将之道奈何?’ 太公 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 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2).指国君的十种过失。《韩非子·十过》:“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二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五曰,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六曰,耽於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七曰,离内远游而忽於諫士,则危身之道也;八曰,过而不听於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九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则削国之患也;十曰,国小无礼,不用諫臣,则絶世之势也。”
词语分解
- 十的解释 十 í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笔画数:; 部首:十; 笔顺编号:
- 过的解释 过 (過) ò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超出:过于。过度(?)。过甚。过奖(谦辞)。过量(刵 )。过剩。过犹不及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和传统典籍中,“十过”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一、法律思想层面
源自《韩非子·十过》篇,指君主可能招致亡国的十种过失:
- 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以私情损害公义)
- 顾小利则大利之残(因小失大)
- 行僻自用(刚愎自用)
- 不务听治而好五音(沉溺享乐)
- 贪愎喜利(贪婪敛财)
- 耽于女色(荒淫误政)
- 离内远游(疏于朝政)
- 不听忠谏(拒纳良言)
- 恃国之大而轻敌(骄兵必败)
- 国小无礼(外交失仪)
二、佛教义理层面
《法苑珠林》记载的十种修行过失:
- 悭贪(吝啬不舍)
- 破戒(违反戒律)
- 嗔恚(心怀怨恨)
- 懈怠(修行不勤)
- 散乱(心神不宁)
- 愚痴(不明事理)
- 傲慢(自视过高)
- 妄语(虚言欺诈)
- 两舌(挑拨离间)
- 恶口(出言不逊)
本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校注本)及《法苑珠林校注》(中华书局版)。具体词条可查阅汉典(zdic.net)和国学大师(guoxuedashi.net)古籍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十过”一词在古代文献中有两个主要含义,分别针对将领和国君的过失,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将领的十种过失(出自《六韬·龙韬》)
指军事将领在统兵作战时容易犯的十种错误,具体包括:
- 勇而轻死:有勇无谋、轻视生死。
- 急而心速: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 贪而好利:贪图钱财、见利忘义。
- 仁而不忍人:过于仁慈、优柔寡断。
- 智而心怯:虽有智谋但内心怯懦。
- 信而喜信人:轻信他人、缺乏判断。
- 廉洁而不爱人:清高孤傲、不体恤下属。
- 智而心缓:思虑迟缓、错失良机。
- 刚毅而自用: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 懦而喜任人:性格懦弱、依赖他人。
二、国君的十种过失(出自《韩非子·十过》)
韩非子总结的君主执政中需警惕的十种行为:
- 行小忠,害大忠:表面忠诚却损害根本利益。
- 顾小利,残大利:贪图小利而损失大局。
- 行僻自用,无礼诸侯:行为乖僻、傲慢失礼。
- 沉迷音律,荒废政务:不务正业、纵情享乐。
- 贪愎喜利:贪婪固执、唯利是图。
- 沉溺女色,荒废国政:纵情声色、不理朝政。
- 远游拒谏:疏远贤臣、不听劝谏。
- 独断专行:一意孤行、无视忠言。
- 外倚诸侯,内不量力:依赖外援、不自量力。
- 国小无礼,拒谏亡国:国力弱小时仍无礼拒谏。
补充说明
- 词义演变:现代语境中,“十过”也被引申为“经历众多磨难”的象征性表达(如查字典解释),但此用法非历史原意。
- 文献价值:两类“十过”均体现了古代政治军事思想,尤其是《韩非子》的版本,系统揭示了权力核心的执政风险。
别人正在浏览...
爱力悖畔冰条步栏长名孱愚赤水此等摧挫大家子钓楫棣棣发电分时感铭根茇贯节归去来兮辞过心行会禾穟何在乎轰腾皇孙车欢靥挥斤茄袋翦伤僭视金沟禁锢鯨鐘犒赐昆仑使者两邻马闸子骑火茶青籙清胄劝慰人贩子三旌槮爽山肤水豢升封生气耍猴摅论他爹佻躁题旨投鞭断流脱缰玩侮乡贯显美小考校庆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