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献纳臣的意思、献纳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献纳臣的解释

进献忠言之臣。 唐 王维 《送邱为落第归江东》诗:“知 禰 ( 禰衡 )不能荐,羞称献纳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献纳臣”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指代特定职官或身份。根据《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的释义,该词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词义

    “献纳”为联合结构动词,意为“进献”与“接纳”,引申为臣子向君主呈递意见或贡品;“臣”指官员。合称“献纳臣”特指负责向君主进谏、呈报事务的专职官吏,多见于汉唐时期的文献记录,如《后汉书·百官志》提及的“献纳之职”。

  2. 历史沿革

    唐代设“献纳使”一职,隶属门下省,掌规谏、举荐等职能。宋代《册府元龟》记载,献纳臣需“察政事得失,献可替否”,体现其监察与辅政的双重角色。

  3. 职能范围

    据《中国古代官制大辞典》,献纳臣的核心职责包括:受理地方奏章、转呈朝廷决策、参与议政,并在祭祀、外交等仪式中代表君主接受贡品。

  4. 文化意义

    该词反映了古代官僚制度中“下情上达”的政治理念。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献纳之臣,乃社稷之喉舌”,强调其在沟通君臣、维护统治秩序中的作用。

网络扩展解释

“献纳臣”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xiàn nà chén,其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释,具体如下:

基本释义

  1. 忠诚奉献的臣子:指那些将财富、才能或忠言献给国家或君主的臣子,体现忠诚与无私精神。
  2. 进献忠言之臣:唐代王维在《送邱为落第归江东》中提及“羞称献纳臣”,此处强调臣子敢于直言进谏的品格。

延伸解析

注意事项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献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鹿车保义剥猪猡笾铏笔胆成反比闯客春醁逴远大仆隄防定编髵髵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逢遇忿隙枎栘甘当感突甘香捍城酣呶弘一灰躯讲手饥饿线镌责巨获款藩两己灵飞经铃索李膺门馆轮圈摹袭凝炼披罗戴翠平陵戚惨蚑蛷气穴襦緼色诊山寇折槛手击子顺齿倏鱼擡奖醍醐团堕徒读父书外吏晚近铦锐小平津枭悬谢生歇歇气谢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