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推算岁时节候。《左传·文公元年》“归餘於终事则不悖” 唐 孔颖达 疏:“日月转运於天,犹如人之行步,故推历谓之步历。”
(2).指推算岁时节候的方法。《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及长,明 服氏 《春秋传》、 郑氏 《尚书》、《诗》、《礼记》、 王氏 《易》,善属文,通步历。”
“步历”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基本含义
指推算岁时节候,即通过天文观测和计算确定季节、节气等时间节点。该词源自天体运行规律,如《左传·文公元年》唐孔颖达疏提到:“日月转运于天,犹如人之行步,故推历谓之步历”。古人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制定历法以指导农事和社会活动。
引申含义
也指推算岁时节候的方法,即历法推算的具体技术体系。《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中记载孔颖达“通步历”,即精通历法推算的学问。
注意:该词常被误写为“步履”(指行走的步伐),但二者含义完全不同。“步历”属专业术语,主要用于古代天文历法领域,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古籍用例,可参考《汉典》《新唐书》等来源。
《步历》是一个汉字词汇,它的意思是“脚步行走的记录”或“步履的历史”。它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经历与历史。
《步历》的部首是“辶”(辵),“辶”是一个常用的汉字部首,表示“行走”。它的左边的部分是“止”(⺍),表示“脚步停止”的意思。“止”和“辶”分别是3画和3画,所以《步历》一共是6画。
《步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演变。在古代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步曆”,其中的“曆”是古代表示“历史”的字符。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步历》的字形会略有不同。例如,在金文和篆文中,字形更加古朴且简化。文字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字形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1. 他的步历表明他曾经历了种种困难,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2. 通过研究历史的步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
步履、步伐、历史、历程、步行、记录
历程、经历、过程
充实、开创、新时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