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 the afternoon] 下午
午後攻城。——《廣東軍務記》
午後方熄。
午後又開西門。
下午。《北齊書·蕭放傳》:“所居廬室前有二慈烏來集,各據一樹為巢,自午以前,馴庭飲啄,午後更不下樹。” 唐 白居易 《慵不能》詩:“午後恣情寝,午時隨事餐。”《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次日午後, 安太太 便先回來。”
“午後”是一個時間概念,通常指中午12點之後到傍晚之前的時間段,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指正午(太陽位于天空最高點的時刻,約12:00)之後的時間,一般涵蓋12:00至18:00左右,但具體劃分因文化或語境有所不同。例如:
詞源解析
使用場景
文化差異 西班牙等有午休習慣的地區,“午後”可能特指14:00-17:00的休憩時段;而北歐夏季因白晝長,“午後”感知可能延後。
若需了解該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引申含義(如詩歌隱喻),可提供例句進一步分析。
《午後》是指中午過後、下午的時間段。它表示一天中午後到傍晚之間的時刻,一般指的是12點到18點之間。
漢字《午》的拆分部首為“厶”,并通過4畫的筆畫來書寫;漢字《後》的拆分部首為“⺠”,并通過9畫的筆畫來書寫。
《午後》一詞來源于漢語,是由漢字《午》和《後》組成的。在繁體字中,分别寫作「午」和「後」。
在古代,漢字《午》和《後》的寫法有所不同。古代的《午》字寫法為“亥”,而《後》的寫法為“彳丢又乃”。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書寫方式發生了變化。
1. 驕陽似火的午後,人們紛紛躲在遮陰處。
2. 傍晚時分的午後,天空染上了絢麗的晚霞。
午時、午飯、午間、午夜、午覺等。
下午、傍晚、黃昏
上午、清晨、淩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