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的重任,指地方长官的职位。 三国 魏 曹操 《谢袭费亭侯表》:“双金重紫,显以方任;虽不识义,庶知所尤。”《三国志·魏志·满宠传》“ 凌 支党毁 宠 ” 裴松之 注引《世语》:“ 王凌 表 宠 年过耽酒,不可居方任。”《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方任,方面之任也。”《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朝旨以董司岳牧,敷兴邦教,方任虽重,比此为轻。” 张铣 注:“方任,谓太守也。言太守虽重,比此司徒侍中之职,太守为轻也。” 唐 权德舆 《送安南裴都护》诗:“莫言方任远,且贵主忧分。” 清 郝懿行 《宋琐言》卷上:“ 义康 少而聪察,及居方任,职事修理,性好吏职,鋭意文案,纠剔是非,莫不精尽。”
“方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一方的重任,指地方长官的职位”。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方任”属于历史行政术语,需结合具体文本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来源:、3、5)。
方任(fāng rèn)是一个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它的意思是“充满才干和能力,能够胜任各种工作或职责。”
拆分部首:方(方块)+ 任(人字旁)
方的笔画数:4画
任的笔画数:6画
方任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尚书·禹贡》。《尚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书籍之一,记载了周朝太庙的建设情况。其中有一句描述:“奠汝方任。”意指谦逊地接受职责,勤勉地履行工作。
繁体字为“方任”。
在古时候,方任的写法略有变化。方字的古代写法是“⺇”,而任字的古代写法是“人”。因此,方任在古代写作“⺇人”。
他担任公司经理已经多年,展现了他的方任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她业务能力出色,非常方任。
方任能力、胜任方面、任劳任怨
能干、胜任、称职
不称职、不胜任、无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