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卧碑的意思、卧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卧碑的解释

(1). 明 洪武 二年诏境内立学,十五年礼部颁学校禁例十二条,禁生员不得干涉词讼及妄言军民大事等,刻石置于学宫 明伦堂 之侧,称为卧碑。 清 顺治 九年又另立条款八项,颁刻学宫,称为新卧碑。《明史·选举志一》:“﹝ 洪武 ﹞十五年颁学规於国子监,又颁禁例十二条於天下,鐫立卧碑,置 明伦堂 之左。其不遵者,以违制论。”《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国家明经取士是何等大典!况且‘士先器识’,怎的这等不循礼法?不守‘卧碑’?”

(2).泛指镌刻各种禁例的石碑。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又有 神烈山 , 世宗 所封树;卧碑自 崇禎 ,禁约烦圣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故 纯皇帝 钦依祖训,凡八旗、射处,皆立卧碑以示警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卧碑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指平置于地面或基座上的长方形石碑,常见于古代文教场所、陵墓或纪念性建筑中。根据《汉语大词典》定义,卧碑“形制扁长,与竖立碑碣相对”,其名称源于“卧”字的平放形态特征。

从历史渊源看,卧碑制度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颁布《卧碑文》,镌刻八条学规立于全国儒学,规范士子言行,成为古代教育管理的重要实物见证。此类卧碑多选用青石材质,长约2米,宽1米,表面打磨平整,便于镌刻大量文字。

在文化功能层面,卧碑承载三重价值:

  1. 制度载体:作为官方文告的物质形态,如清代地方官署门前的《圣谕广训》卧碑;
  2. 纪念标识:陵墓神道两侧记载墓主生平的叙事性卧碑;
  3. 空间构件:园林建筑中兼具装饰与界分空间作用的景观元素。

现存典型实例包括曲阜孔庙明伦堂前的洪武卧碑,以及北京国子监遗址保存的清代《训饬士子文》卧碑。据《中国古代碑刻制度研究》记载,这类卧碑的文本内容多由礼部审定,体现着古代“刻石为训”的治理传统。其形制规范在《大明会典》《清会典》中均有明确记载,碑首多雕云龙纹,碑身四缘饰以缠枝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卧碑”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引申意义:

一、字面含义(历史实物)

  1. 明清时期的学规石碑
    起源于明代洪武年间,朝廷为约束生员行为,在学宫明伦堂旁立碑刻禁例。例如: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颁布十二条禁例,禁止生员干涉诉讼、妄议军政等。清代顺治九年(1652年)又新增八项条款,称“新卧碑”。

  2. 泛指禁例石碑
    后扩展为镌刻各类规章制度的石碑,如清代在八旗射猎处立碑警示。


二、引申含义(成语比喻)

象征文化衰退或事物被忽视
取“石碑倾倒”的意象,比喻曾经重要的事物失去关注与重视,如传统文化、历史遗迹等未被妥善保护或传承的状态。


三、补充说明

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文献与文学比喻,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案奉跋胡百货白悬悬巴曲卑躬屈膝财丁禅规储皇出死断亡存心单门独户大一颠荡恶狗二拇指头二烯烃拊背感郁格桑花钩端沟溇寡处国涂汉篆耗废黄荆讙呀绛雰郊望嘉善阶霤剞劂氏惊女空泛口孽老一套临崖失马没脚蟹纳履决踵南翔抛头露面濆濞挈扶琼敷全唐诗佉楼热望神儿圣人师神京十二属时暇守险梳沐束修羊苏武节听览通谷香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