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俯的意思、畏俯的详细解释
畏俯的解释
犹敬服。《新唐书·萧至忠传》:“ 默啜 遣大臣来朝,见 至忠 风采,逡巡畏俯,谓人曰:‘是宜相天子,何乃居外乎?’”
词语分解
- 畏的解释 畏 è 怕:畏惧。畏难(俷 )。畏罪。大无畏。望而生畏。 敬服:敬畏。畏友(使人敬服的朋友)。后生可畏。 笔画数:; 部首:田; 笔顺编号:
- 俯的解释 俯 ǔ 向下,低头,与“仰”相对:俯身。俯视。俯瞰。俯首。俯临。俯拾即是。俯仰。 潜伏,卧伏:季秋之月“蛰虫咸俯在内”。 旧时公文及书信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俯允。俯念。俯恤(请求对方体恤)。俯察。俯顺
网络扩展解释
“畏俯”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èi fǔ,其核心含义为因敬畏而服从,主要源自对权威或德才的敬服。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解释
- 释义:指因内心敬畏而表现出谦卑、服从的态度,常用于描述对尊长、强者或德高望重者的敬意。
- 出处:最早见于《新唐书·萧至忠传》,记载突厥大臣见萧至忠风采后“逡巡畏俯”,感叹其才能。
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古代臣子对君主的敬畏,或使节对贤臣的钦佩(如《新唐书》中的典故)。
- 现代语境:可引申为对权威、专家或杰出人物的由衷敬服,例如:“他的学识令人畏俯。”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敬畏、敬服、钦佩
- 反义词:轻蔑、傲慢、倨傲
示例与用法
- 例句:“默啜遣大臣来朝,见至忠风采,逡巡畏俯。” (出自《新唐书》)
- 用法:作谓语或定语,强调因敬佩而谦卑,如“众人畏俯其威仪”。
辨析与补充
- 部分资料(如)提到“畏惧低头”,但结合权威文献,“畏俯”更侧重因德才、威望产生的敬服,而非单纯的恐惧。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畏俯
畏俯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畏和俯。
拆分部首和笔画
畏的部首为田, 具有6个笔画;俯的部首为人,具有9个笔画。
来源
畏俯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早期出现在古代文献中,表示一种心理、行为上的态度。在古时候,人们对于强者或权威的敬畏,表现出顺从、低头的状态,即俯首畏敬的样子。
繁体
畏俯的繁体字为慰俯。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中,畏俯的写法略有不同。畏在古代有象形和会意两种写法,旧时称作'爲'或'未爲';俯在古代写作'頫'。
例句
1. 他对于未知的事情总是畏俯不前。
2. 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俯首畏缩,不敢与其对抗。
组词
畏缩、畏惧、俯首、俯卧、畏难。
近义词
敬畏、敬重、顺从、低头。
反义词
挺拔、傲慢、蔑视、不屈。
别人正在浏览...
板壁逼身尘言持念崇鼎大白羽当路塞点抹点铁冬虫夏草东菑斗攻都家断七端懿顿颡服贾浮滥福禄双全伏菟公取鹤困鸡羣鳇冰黄闼简撮拉帮结伙冷合合裂域力心满腹疑团民曹默默不语嬷嬷妈女人气蟠际批难睥窃潜穴青鵽气势汹汹七叶柔桨筛子喂驴扇马审报识认十室九空收兑守辱守御梯肥透碧霄豚胉托终晩田未易才文法吏显融孝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