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妃等所穿的礼服。用以表示不同品级。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忽然正门大开, 姜夫人 兴冲冲捧着一套‘美人’的宫服走上。”
宫服是古代后妃、王室女性成员在正式场合所穿的礼服,主要用于区分身份等级和彰显礼仪规范。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宫服特指后妃、公主等皇室女性在祭祀、册封、朝会等礼仪场合穿着的正式服饰,其形制、纹样和配饰严格遵循等级制度。例如《王昭君》中提到的“美人”宫服,即对应汉代后宫“美人”这一品级的特定装束。
功能与象征
通过颜色、刺绣(如龙凤、花卉)、材质(丝绸、金线)和配饰(冠冕、玉带)等元素,明确区分穿着者的地位。例如皇后宫服可用明黄色与凤凰纹样,妃嫔则按品级递减使用深红、浅红等颜色及简化纹样。
文学与历史关联
该词在《王昭君》《赠茅见沧太史册封》等文学作品中均有出现,印证了其作为身份标识的用途。明代诗词“宫服遥分汉署香”更侧面反映了宫服在礼仪场合的庄重性。
相关概念辨析
如需查看具体文献例证或历史制度细节,可参考沪江词典和《王昭君》剧本等来源。
宫服指的是宫廷中所使用的服装。它是供皇帝、皇后、贵妃等宫廷成员穿着的特殊服饰。
宫服的部首是宀 (mián),总笔画数为13。
宫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宫廷生活。宫廷是古代帝王的居住之地,因此需要有特殊的服饰来彰显皇家的尊贵和独特性。
宫服的繁体写法为「宮服」。
在古代,「服」的字形为「彐」,表示头部,下面是「巾」,表示盖住头部的衣物。整体形状呈现出一个头部戴帽的形象,符合宫廷的衣帽特点。
1. 她穿着华美的宫服,显得尊贵而美丽。
2. 这些宫服的制作工艺非常繁复,需要经过精细的刺绣和缝制。
宫廷、宫殿、宫闱、宫女、内廷
御服、尚服、皇服
民俗服装、平民服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