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懊恼曲的意思、懊恼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懊恼曲的解释

见“ 懊憹曲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懊恼曲"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特定情感表达的乐府诗题,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文学语境两方面解析:

一、词义溯源 "懊"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悔也",本指内心悔恨,《广雅·释诂》注其"恨也";"恼"在《玉篇》中解作"懊恼也",二字连用见于六朝民歌,构成复合情感词,表达强烈悔恨与惆怅。作为乐府"清商曲辞"分支,"曲"特指配合特定曲调演唱的诗歌形式。

二、文学意涵 该曲调起源于南朝民歌,《乐府诗集》卷四十六收录十四首《懊侬歌》,后演变为文人创作体裁。李商隐代表作《懊恼曲》以"衣裳不如时,人不如故"为核心意象,通过织物新旧对比,隐喻对逝去情感的追悔与怅惘,形成"以物喻情"的经典范式。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评其"深得乐府遗韵,曲尽懊恼情致"。

三、情感维度 该诗题包含三层情感递进:表层是物质失去的懊悔(如李诗"破鬟矮堕凌朝寒"),中层延伸至韶华易逝的慨叹("蜀山梦断愁云空"),深层则指向存在困境的哲学追问("西来青鸟东飞去,愿托一书谢麻姑")。清代叶燮在《原诗》中认为这类作品"以俗曲载雅意,实开宋词婉约先声"。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校注本
  2. 李商隐《李义山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笺注版
  3. 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懊恼曲”一词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1. 字面构成
    由“懊恼”(烦恼、苦闷)和“曲”(弯曲、曲折)组成,字面可理解为“因不如意之事而内心曲折痛苦”。

  2. 日常用法
    指因事情不顺心而产生的烦闷情绪,常用于形容内心纠结或懊悔的状态。


二、文学与历史渊源

  1. 乐府诗题起源
    原为乐府古题,又称《懊侬曲》《懊恼歌》,最早可追溯至晋代石崇为绿珠所作,后演变为表达爱恨情愁的曲调。

  2. 温庭筠的创作
    唐代诗人温庭筠以此为题创作七言诗,通过“藕丝难胜针”“荷花守红死”等意象,歌颂焦仲卿、刘兰芝式至死不渝的爱情,并暗含对现实薄情的批判。


三、延伸应用

在文学作品中,“懊恼曲”常被借喻为表达深沉哀怨或爱情悲剧的主题,如温庭筠诗中“野土千年怨未平”等句,强化了其情感张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温庭筠原诗内容或赏析,可参考古诗文网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射柏子香抱衅碧泪镔铁成仁取义成算迟鲁大廓丹曦道像雕楹碧槛杜二多端放赦冯谖三窟各就各位官里海德堡大学海隅花池撝挹狡狗锦弢锦绣河山积箧盈藏久系铠曹科需款结牢扉瘣木灵怀柳街花巷僇谴门堪罗雀面神经秣马厉兵浓香排傧乾菓牵心遣昼楸叶旗星气勇器猷权奄热岛热碌碌胜计失却水准仪榻位宛然尾箕吴咏霞志膝行肘步溪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