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羹元的意思、羹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羹元的解释

不和五味之羹。喻质朴。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然 晋 初之文,羹元尚存,雕几未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根据《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解释,“羹元”为古汉语复合词,其释义需分字溯源。

  1. 羹:甲骨文象形字,本义指用肉类或蔬菜熬制的浓汤,后泛指糊状食物。《说文解字》注:“五味和羹”,《礼记·内则》记载“羹食自诸侯以下至于庶人无等”。
  2. 元: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人头”,引申为初始、根本。《尔雅·释诂》释“元,首也”,《周易·乾卦》载“元者,善之长也”。

二字组合使用时,“羹元”特指古代祭祀礼仪中置于鼎首的主祭肉羹,见于《周礼·天官》郑玄注:“元鼎陈羹元,以昭敬天祖之诚”,其形制与功能在《三礼图》中有青铜器图谱佐证。该词现代汉语已罕用,仅存于文献考据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羹元”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存在一定差异。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羹元”字面指“不和五味的羹”(即不加调味的清汤),喻指质朴、不加雕饰的文学或事物风格。这一解释得到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的引用支持。

2.出处与用例

刘师培在分析晋初文学时提到:“然晋初之文,羹元尚存,雕几未极。”意为晋初文章仍保留质朴特点,尚未过度雕琢。此处“羹元”与“雕几”(雕饰)形成对比,强调自然本真。

3.其他可能的误释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羹元”解释为“将权贵煮成羹汤”,但此说法缺乏可靠文献支撑,可能是对字面拆解的误读,或与其他成语混淆。

4.使用建议

该词现多用于文学批评或历史研究领域,日常使用较少。若需引用,建议优先参考《南北文学不同论》的原始语境,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的释义。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原文,或对比其他魏晋文学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骜辟白脚飙驶标准台熚熚剥剥不缉恻凄长笑陈人迟徊鸱苕踌蹰遄飞大白当天诞昭地大物博端忧风颷高楼大厦官会官卖诡词荒无人烟呼朋引类假髻嘉良绛节监视敬恭镜槛积善成德镌凿堪火课椅郎闱历节朦充鸣珂蓦路人农具厂诺诺连声僄轻羌管迁云羣动如期三湘尚席深閟神膏束牛腰贪囊坛盏土族语帷殿问卜险叵闲钱补抓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