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瓮齑的意思、瓮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瓮齑的解释

亦作“ 瓮虀 ”。瓮装的黄齑(咸菜)。以喻薄禄。 宋 陆游 《病愈看镜》诗:“三百瓮齏消未尽,不知更着几年还。”自注:“旧传贫士死,见阴吏,为言当还魂,有三百瓮齏禄料未尽。” 宋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上引作“瓮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瓮齑(wèng jī)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由“瓮”和“齑”二字组合而成,字面指盛放在陶瓮中的腌菜或切碎的酱菜,后引申为贫寒清苦的生活。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字义分解

  1. 瓮(wèng)

    指陶制容器,口小腹大,常用于储水、腌菜或盛物。

    例:《说文解字》:“瓮,罂也。”

  2. 齑(jī)

    指切碎的腌菜、酱菜或调味菜末,亦泛指粗劣食物。

    例:《广韵》:“齑,盐渍菜也。”


二、合成词释义

瓮齑即“瓮中腌菜”,其核心含义包括:

  1. 本义:

    指长期储存在瓮中的咸菜、酸菜等廉价食物,是古代平民常见的佐餐之物。

  2. 引申义:
    • 生活贫寒:象征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

      例:宋代《五灯会元》载僧人问:“如何是和尚家风?”答曰:“瓮齑不厌。”

    • 安贫乐道:体现甘于淡泊、不慕富贵的品格。

      例:陆游《病中遣怀》诗:“囊空如客路,屋窄似僧寮……瓮齑聊自享,藜藿亦堪调。”


三、文化意象

“瓮齑”在古籍中常与寒士操守关联: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瓮齑:瓮装的腌菜。借指贫困的生活。”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齑:捣碎的姜、蒜或菜末。瓮齑指以腌菜度日的清贫生活。”

  3. 《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瓮:一种陶制盛器……齑:切碎的腌菜。”


五、用例解析

“瓮齑”既是具象的饮食符号,亦是传统文人贫贱不移的精神写照。其释义可概括为:储于瓮中的腌菜,喻指清贫简朴的生活境遇。

网络扩展解释

“瓮齑”是一个中文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详细解析

  1. 词源与典故

    • 出自宋代陆游《病愈看镜》诗:“三百瓮齑消未尽,不知更着几年还。”其自注提到一个传说:贫士死后,阴间官吏称他生前未尽“三百瓮齑禄料”(即命中注定需食尽三百瓮咸菜的清贫生活)。
    • 后以“三百瓮齑”代指长期贫寒,需靠咸菜维持生计的状态。
  2.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文人或寒士的困顿生活,如:“他虽才华横溢,却因仕途不顺,过着瓮齑之食的日子。”
    • 也可引申为对物质条件淡泊的态度,如:“他甘守瓮齑,潜心学问。”

注意混淆点


扩展知识

别人正在浏览...

鹌鹑骨飿儿奡兀边情碧落侍郎並時裁革超次传汤春夫大氅氹肥得人死力动搈斗纹丰澍抚结福寿年高公立豪权核能资源坚持改革开放蕑屦结发精摇疾言怒色圈养快递员鳞萃蛮夷邸眊了密密麻麻魔氛磨核木呆褭朶偶力排撆佩刻撇假浅近起伯起陆秦篆三至砂汞山东绅緌侍射首科碎芳体育俱乐部通粗网袋顽昧慰拊雯华霞驳躧高蹻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