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瓮虀 ”。瓮装的黄齑(咸菜)。以喻薄禄。 宋 陆游 《病愈看镜》诗:“三百瓮齏消未尽,不知更着几年还。”自注:“旧传贫士死,见阴吏,为言当还魂,有三百瓮齏禄料未尽。” 宋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上引作“瓮虀”。
“瓮齑”是一个中文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词源与典故
使用场景
《瓮齑》是一个汉语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不和谐的混乱、杂乱无章的状态,也可以形容人的行动或言语不协调、不统一。
《瓮齑》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瓦(wǎ)和齐(qí)。根据汉字的结构,它的总笔画数是17画。
《瓮齑》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卫风·氓》篇中的一句诗句:“瓮瓠不齐,绩以升斯。”文章中用来形容一个瓮盖无法与瓮身完全契合,从而表达了“瓮齑”这一状态。
《瓮齑》这个词的繁体形式是「甕齊」。
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只是筆劃形状可能有所不同。
1. 这个房间里的摆设真是一个瓮齑,一点美感都没有。
2. 整个项目的管理十分瓮齑,导致进展缓慢。
3. 他说话的时候总是不经思考,语无伦次,简直瓮齑至极。
瓮中之鳖、半瓮江山、一瓢半瓢、心瓮手9、瓮里破瓜
混乱、杂乱、无序、凌乱、错乱
有序、规整、整齐、条理、一致
霸陵宝冠抱衾裯贝夹蔽茀承影出席翠龙大声大言独鹿笃向恩霈防旱傅重岗地光伴过江之鲗轰轰锵锵鸿渐毁方糊剂胡日鬼检核简擢脚夫郊禋倦勤扣襻款式栏子马礧碕樏梩礼防厘豪墓地凝神疲懦破理凄悼逡巡酒热带风暴仁恻鋭弊赛鬪三不开时弊诗婢侍临是须树碑立传淑令熟省四弼碳酸氢钠天柱山通黠瓦缶险种泄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