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瓦缶的意思、瓦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瓦缶的解释

(1).小口大腹的瓦器。《易·坎》“用缶” 三国 魏 王弼 注:“处坎以斯,虽復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瓦缶之器,纳此至约,自进於牖,乃可羞之於王公,荐之於宗庙,故终无咎也。”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诗:“浊酒盈瓦缶,烂穀堆荆囷。”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藕花》:“﹝儿辈﹞辞 镜湖 之深,而居瓦缶之浅。”

(2).古代陶土制的打击乐器。 宋 欧阳修 《绿竹堂独饮》诗:“忧从中来不自遣,强叩瓦缶何譊譊。” 清 杜岕 《雪兴》诗:“素甆看静夜,瓦缶发悲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诗﹞有声无韵,是瓦缶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瓦缶”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释义
    “瓦缶”指小口大腹的陶制容器,常见于古代贫苦人家,用于盛水或食物。例如《周易》中提到的“瓦缶之器”即指此类日常器皿。此外,它也是古代陶土制成的打击乐器,属于简易的礼乐工具。

  2. 引申含义
    该词常被用来比喻身份低微或事物粗陋,如成语“黄钟瓦缶”中“瓦缶”与贵重乐器“黄钟”形成对比,形容优劣悬殊。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行次西郊》中“浊酒盈瓦缶”也以瓦缶暗喻生活的简朴潦倒。

  3. 相关用法

    • 成语“瓦缶雷鸣”比喻平庸之人占据高位;
    • 词语“二缶钟惑”则形容认知混乱,源于《庄子》对瓦缶与青铜钟的对比。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背景或文学用例,可参考《周易》《庄子》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词典中的详细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瓦缶的意思

《瓦缶》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由瓦制成的瓮、罐等容器。

拆分部首和笔画

《瓦缶》的首部是瓦(wǎ),尾部是缶(fǒu)。根据《康熙字典》,瓦的笔画数为5,缶的笔画数为6。

来源和繁体

瓦缶这个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古代人们常常使用瓦块堆砌而成的容器来储存物品,因此将这些容器称之为瓦缶。在繁体字中,瓦缶分别写作「瓦罐」和「磻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略有不同。瓦的古代写法为「瓦」,缶的古代写法为「缶」。

例句

1. 这个瓦缶制作精美,可以用来盛放茶叶。

2. 他发现一只瓦缶埋在土地中,里面装满了古代的金银器物。

组词

瓦缶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一些常用的词组,例如:

1. 瓦缶之盛:指瓦缶内的物品充满,形容极其丰盛。

2. 瓦缶之见:指瓦缶内的物品外溢出来,形容数量过多。

近义词

瓦缶的近义词包括:瓮(wèng)、罐(guàn)、坛(tán)等。

反义词

瓦缶的反义词是盛器,即不是由瓦制成的容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