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微隐的意思、微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微隐的解释

精深而隐秘。《后汉书·李通传论》:“夫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亿测微隐,猖狂无妄之福,污灭亲宗,以觖一切之功哉!” 李贤 注:“微隐,谓讖文也。” 宋 叶适 《梁父吟》:“嗟圣贤之心兮,余或识其微隐。”《宋史·律历志四》:“歷 晋 及 隋 唐 ,律法微隐,《宋史》止载律吕大数,不获其详。”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教上》:“上古简质,结绳未远,文字肇兴,书取足以达微隐通形名而已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微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层含义的复合词,由“微”和“隐”两个语素构成,主要用于古典文献或书面语中,其核心意义指向细微且隐蔽的事物或状态。根据权威辞书及典籍用例,可具体分为以下两类释义:

一、指细微而隐蔽的事物或迹象

此义强调事物本身既微小又不易被察觉的特性。例如《荀子·解蔽》云:“处一危之,其荣满侧;养一之微,荣矣而未知。故《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其中“微”即含幽微难察之意。清代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释“微”为“幽也”,引申为潜藏不显之状。故“微隐”可指需深入体察方能发现的细微征兆或道理。

二、指隐匿自身或含蓄不露

此义侧重主观的隐藏行为或含蓄表达。如《后汉书·逸民传》载:“(严光)隐身不现”,此处“隐”即藏匿行迹。汉代《说文解字》释“隐”为“蔽也”,即遮蔽不显。“微隐”合用可形容人刻意收敛行迹或言辞含蓄,如古籍中“微隐其辞”即指言语委婉含蓄。


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对“微”“隐”的释义及复合词分析。
  2. 《辞源》(修订本)中“微”“隐”的语源及古汉语用例。
  3. 《中文大辞典》(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对“微隐”的条目解释。
  4. 王念孙《广雅疏证》对“微”的训诂考据。
  5. 《荀子》《后汉书》等典籍中的原始语例佐证。

网络扩展解释

“微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事物或道理精深而隐秘,常用来描述难以直观理解或需要深入探究的内容。以下是具体解析:

1.基本释义

2.历史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李通传论》:“夫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亿测微隐。”李贤注中进一步解释“微隐”为“谶文”(即预言类文献),说明其与深奥的预言或玄学相关。

3.使用场景

4.近义词与扩展

提示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后汉书》或宋代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蔑艇保和裁剖丑慢除害兴利疵齾愤悒脯田阁落苟全官堠骨冬归一顾靳国家公园和鸣和退花粉楼花貌蓬心黄茅秋浑言贱更江梅引讲析建醮积祖据悉狼顾狐疑棱锥两举丽春草棂轩笼箨论客率化梅卤明颩颩名教脑府辇运判单盘金袍杖前溪穷约齐匀确查蚋眦弱懦入宿杉板子赡表子社稷生民衰慵碎尸万段误讹物师娴習下大夫校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