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大夫的意思、下大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大夫的解释

古代的职官名。 周 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左传·哀公三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故 晋国 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下大夫(xià dà fū)是古代中国周代官职体系中的特定等级,属于“大夫”阶层的下级职位。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义本解

根据《汉语大词典》,下大夫指周代卿大夫爵位中的第三等,位于“卿”与“中大夫”之下,属贵族官员的中下层。其职责包括辅助卿处理政务、掌管特定事务(如祭祀、军事等)。

二、历史语境

周代实行“五等爵制”(公、侯、伯、子、男)与“六官体系”,官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细分为:

三、词源演变

“大夫”原为“大(dà)夫”,意为“担当重任者”。前缀“下”表示等级序列中的低位,与“上”“中”形成对比。此称谓自周代沿用至秦汉,后世逐渐泛化为对一般官员的尊称,但“下大夫”特指周制中的特定官阶。

四、经典文献用例

《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其中“大夫”涵盖下大夫,反映其等级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3. 《中国古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下大夫是中国古代官职体系中的一个等级,属于大夫阶层的第三级。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职官等级
    下大夫是周代至春秋时期设置的官职,位于卿之下,与上大夫、中大夫并列,构成大夫阶层的三级划分。其俸禄与待遇低于前两者,例如晋国法律中规定,上大夫可配两辆马车,而下大夫仅有一辆。

  2. 历史文献中的例证

    • 《论语·乡党》记载孔子在朝廷中与下大夫交谈时态度从容,体现其地位差异。
    • 《左传·哀公三年》提到战功赏赐规则:“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反映其爵禄区别。
    • 唐代韩愈《争臣论》中提及下大夫的俸禄标准,说明这一官职在后世仍有沿用。
  3. 职能与地位
    下大夫主要负责执行具体政务,如参与朝议、管理郡县等,属于中级官员。在军事或外交场合,其权限低于上大夫,但高于士阶层。

常见应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大夫阶层的完整体系,可参考《周礼》或《左传》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板僵罢筯餔歠察举谌杵辍步打细鞮鞻氏恶名法皇峯岫奋衣歌头工技工致鬼击鬼胎鹤池唿啦啦浑淆甲骑继而惊澜静谳进马君命口角冷竈连环计鸾孤凤只鹿蝱缦裆裤毛里拖毡命运多舛磨晩尼居女装披裘负薪钱价妾人齐心并力赡文十史狮子花手实法首义属草水饰司舵绥纳随兴佻狡跳兔推藉拖玉莞尔万儿八千完盛下余渫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