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微隱的意思、微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微隱的解釋

精深而隱秘。《後漢書·李通傳論》:“夫天道性命,聖人難言之,況乃億測微隱,猖狂無妄之福,污滅親宗,以觖一切之功哉!” 李賢 注:“微隱,謂讖文也。” 宋 葉適 《梁父吟》:“嗟聖賢之心兮,餘或識其微隱。”《宋史·律曆志四》:“歷 晉 及 隋 唐 ,律法微隱,《宋史》止載律呂大數,不獲其詳。”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書教上》:“上古簡質,結繩未遠,文字肇興,書取足以達微隱通形名而已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微隱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層含義的複合詞,由“微”和“隱”兩個語素構成,主要用于古典文獻或書面語中,其核心意義指向細微且隱蔽的事物或狀态。根據權威辭書及典籍用例,可具體分為以下兩類釋義:

一、指細微而隱蔽的事物或迹象

此義強調事物本身既微小又不易被察覺的特性。例如《荀子·解蔽》雲:“處一危之,其榮滿側;養一之微,榮矣而未知。故《道經》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幾,惟明君子而後能知之。”其中“微”即含幽微難察之意。清代王念孫在《廣雅疏證》中釋“微”為“幽也”,引申為潛藏不顯之狀。故“微隱”可指需深入體察方能發現的細微征兆或道理。

二、指隱匿自身或含蓄不露

此義側重主觀的隱藏行為或含蓄表達。如《後漢書·逸民傳》載:“(嚴光)隱身不現”,此處“隱”即藏匿行迹。漢代《說文解字》釋“隱”為“蔽也”,即遮蔽不顯。“微隱”合用可形容人刻意收斂行迹或言辭含蓄,如古籍中“微隱其辭”即指言語委婉含蓄。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對“微”“隱”的釋義及複合詞分析。
  2. 《辭源》(修訂本)中“微”“隱”的語源及古漢語用例。
  3. 《中文大辭典》(台灣中國文化學院)對“微隱”的條目解釋。
  4. 王念孫《廣雅疏證》對“微”的訓诂考據。
  5. 《荀子》《後漢書》等典籍中的原始語例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微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事物或道理精深而隱秘,常用來描述難以直觀理解或需要深入探究的内容。以下是具體解析:

1.基本釋義

2.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李通傳論》:“夫天道性命,聖人難言之,況乃億測微隱。”李賢注中進一步解釋“微隱”為“谶文”(即預言類文獻),說明其與深奧的預言或玄學相關。

3.使用場景

4.近義詞與擴展

提示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或宋代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日飛升暴主草地澄正扯拽傳漏聰穎黨語颠倒錯亂典籤跌誤頓消二葷鋪方程式方牧福舍更授拱聽酣遨酣對好聽涸澤穢誣交逢解紅旌钺景譔開納考治魁儒麟鹿禮射絡絲履迹盲進莽沕黾隘塞謀維鬧玄虛逆睹弄優匹力撲六潛使起股清休親政桼書入時韶鮮社翁式幹式瞻失張倒怪雙蛇屬引縮伏談客讨逆鐵扇公主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