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窗格的长廊。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飞观百餘尺,临牖御櫺轩。” 唐 羊士谔 《九月十日郡楼独酌》诗:“櫺轩一尊泛,天景洞虚碧。” 明 何景明 《观春雪》诗:“佳人御櫺轩,上客倚飞盖。”
“棂轩”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建筑结构或文学意象。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棂轩(líng xuān) 指带有窗格的长廊或小室,常见于古代建筑或诗词描写中。其核心含义包含:
“棂轩”一词兼具建筑与文学双重意蕴,既可指实体建筑中的装饰性长廊,也承载着古典诗词的审美意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文选》等典籍。
《棂轩》是一个中文词汇,它指的是古代园林建筑中的一种特定结构。这个结构一般用于放置桌椅供人休息或聚会。
《棂轩》包含了两个部首,分别是木部和车部。它的笔画数目为13画。
《棂轩》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它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棂棂》中,描述了一个华丽庄重的园林建筑。
《棂轩》的繁体字为「欞軒」。
在古代,「棂轩」的写法可能稍有变化。例如,「棂」有时会写作「欞」,「轩」有时会写作「軒」。
1. 园中的棂轩,四面开窗,景色十分优美。
2. 他在棂轩里安静地品味着一杯香茶。
棂楹、棂星、轩辕
亭台、华轩、阁楼
茅舍、草屋、棚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