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堠的意思、官堠的详细解释
官堠的解释
古代记里程的土墩。 唐 白居易 《社日关路作》诗:“愁立驛楼上,厌行官堠前。” 宋 辛弃疾 《玉楼春·用韵答叶仲治》词:“心如溪上钓磯閒,身似道旁官堠嬾。”
词语分解
- 官的解释 官 ā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厅。官爵。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官方。官府。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 * 。 姓。 民 笔画数:; 部首:
- 堠的解释 堠 ò 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斥堠(“斥”,侦察的意思;侦察敌情的建筑物,亦指探测敌情的士兵)。烽堠。堠鼓。 记里数的土堆:堠子(标记里程的土堆,引申为路程)。堠程。 笔画数:; 部首: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官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拼音为guān hòu,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 官堠指古代官方设置的里程标记,通常以土墩形式立于道路旁,用于计算路程距离。类似于现代的里程碑。
2.词源与结构
- 官:指官方、政府设立;
- 堠:原指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后引申为里程标记。两字结合后,特指官方设置的里程标识。
3.文学引用
- 唐代白居易《社日关路作》中写道:“愁立驛楼上,厌行官堠前”,通过“官堠”表达旅途的漫长与疲惫。
- 宋代辛弃疾《玉楼春·用韵答叶仲治》词中“身似道旁官堠嬾”,则以“官堠”比喻懒散的状态,赋予其拟人化意涵。
4.历史背景
- 古代交通不便,官堠是驿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官员、信使和行人判断行程距离,尤其在驿道沿线常见。
5.补充说明
- 该词现代已不常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诗词中。如需更深入考证,建议结合《说文解字》等工具书或历史地理类资料。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网络释义,因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建议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专业辞书以确认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官堠
官堠是一个汉字,它的拆分部首是宀和土, 总共有10个笔画。
官堠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这本古代的字典中。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宀部,表示官方或者官员;右边是土部,表示土地或堡垒。合在一起就是官堠。
在繁体字中,“官堠”保持不变,依然是“官堠”。而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它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例如,可能会将“官”字的右边加上“聽”字的字形,“堠”字的上面加上“寺”字的字形。
以下是一些关于官堠的例句:
1. 他的父亲在官堠上工作,从事执法工作。
2. 这座城市的官堠始建于唐朝时期,保存了许多历史建筑。
除了官堠外,还可以根据需要组合其他的汉字:
1. 官府:官堠和府堠的合成词,表示官方机构。
2. 堠垒:堠与堠的合成词,表示坚固的防御工事。
官堠的近义词是“官邸”,反义词是“民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