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诿讬的意思、诿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诿讬的解释

委托;付托。《新唐书·萧至忠传》:“又宰相要官子弟,多居美爵,并罕才艺,而更相諉託。” 清 徐作肃 《侯仲衡行状》:“先人每视人事如己事,凡有涉於里党利益,以及友朋之諉託,未尝以险阻辞。”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惟 汉 武科甲侍衞仍旧名,其后许外放緑营武弁。 汉 军人员视为捷径,每多諉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诿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ěi tuō,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含义

委托;付托
该词的核心意义指将事务或责任交付他人处理,常见于古籍或正式语境。例如《新唐书·萧至忠传》中提及“并罕才艺,而更相諉託”,即强调官员子弟因才能不足而互相委托事务。

词源与演变

  1. 字形结构:
    “诿”为形声字,从“言”(与语言相关),委声,本义为“累、烦劳”,后引申出“推托”和“委托”两种含义。
  2. 双义并存:
    • 推卸责任:部分现代语境中可能受“诿”的“推诿”义影响,将“诿讬”误解为推卸责任(如)。
    • 委托:更符合古籍及权威词典的解释,强调事务的托付。

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注意事项

若在阅读中遇到该词,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古籍或正式文本中多指“委托”,而口语或非正式场合可能偏向“推诿”。需注意区分。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诿讬的意思

《诿讬》是一个包含两个意思的词,分别是“诿”和“讬”。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诿”的部首是讠,总共有8画;“讬”的部首是讠,总共有8画。

来源

《诿讬》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它是由两个独立的字合并而成的,并且每个字分别表示一种意义。

繁体

《诿讬》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依然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区别。具体的古代写法需要参考古籍文献。

例句

1. 他总是诿责别人,从不承担责任。

2. 她不愿意讬托他人的帮助,总是想自己解决问题。

组词

仅以“诿”和“讬”为部分组成的词语:

诿过(推卸过错)

讬手(交托他人)

近义词

诿过:推诿、推卸

讬手:委托、交托

反义词

诿过:认错、负责

讬手:自己动手、亲自办理

别人正在浏览...

报最本初子午线本命差银齿革楚袖道道地地倒驴不倒架放怀非常之谋分司福庆钱伏弢亘古不灭鬼啸固谢还香了愿黑鳢黑壤划一活结头护遶僵化碱式盐兼夕娇皮嫩肉解形解摘祭司长巨擘决一死战楷范看镜刻鹄成鹜窥道鲲鹏褲袜鲢子钌銱龙媒马头调氓家秒摆眇邈屏风误点青女月穷守伤化败俗尚主升歌黍禾疏阔铁翅抟飞外重往天无心草务须享亭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