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红丝砚的意思、红丝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红丝砚的解释

亦作“ 红丝研 ”。我国出产的一种名砚。用 山东省 青州市 所产的红丝石琢制而成。 宋 杜绾 《云林石谱·红丝石》:“ 青州 益都县 红丝石产土中,其质赤黄,红纹如刷丝,縈绕石面而稍輭,扣之无声。琢为研,颇发墨。但石质燥渴,须先饮以水,久乃可用。” 宋 晁冲之 《以承宴墨赠僧法一》诗:“银钩洒落桃花笺,牙床磨试红丝研。”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那 香君 呵!手捧着红丝砚,花烛下索诗篇。” 清 龚自珍 《惜分钗》词:“明窗掩,重帘软,炉香自炙红丝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红丝砚是中国传统名砚品种之一,因砚石表面呈现红黄相间的丝状纹理而得名。其石质细腻润泽,发墨性能优良,与端砚、歙砚并列为古代文人推崇的书写工具。

核心特征与工艺

红丝砚石材主要产于山东青州黑山,唐代文献《开元地理志》记载"青州出红丝石,可为砚"。其纹理分为水波纹、云纹、刷丝纹等六类,雕刻时需依天然纹路设计,突出石材的"瘦、皱、透、漏"美学特征。宋代米芾在《砚史》中评价"红丝石作器甚佳,大抵色白而纹红者慢发墨"。

历史传承

该砚最早见于晋代《文房四谱》,唐宋时期被列为贡品。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红丝砚发墨,谓胜端则过"。清代《西清砚谱》收录的乾隆御题红丝砚,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化价值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丝砚承载着中国文房文化精髓。其制作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遗名录,相关研究可参考青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发布的《红丝砚制作技艺传承报告》。

网络扩展解释

红丝砚是中国传统名砚之一,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定义

红丝砚是以红丝石为原料制作的砚台,因石材表面呈现天然红色丝状纹理而得名。主要产自山东省青州市及临朐县冶源镇老崖崮村一带,故又称“青州红丝砚”或“临朐红丝砚”。

二、核心特征

  1. 材质特性
    石质润泽细腻,研墨时“液如油,蓄墨色似漆”,墨汁可数日不干。
  2. 纹理与色泽
    常见红、黄、紫等色交织,丝纹多达十余层,形成山水、云雾、人物等天然图案。
  3. 历史评价
    唐宋时期被列为四大名砚之首,柳公权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将其列为天下第一砚。

三、历史地位

四、鉴别要点

优质红丝砚需观察三点:

  1. 质地是否细腻温润;
  2. 丝纹是否层次分明且自然流畅;
  3. 叩击声清脆如金属者为上品(闷声则可能含杂质)。

补充说明

现红丝砚虽未列四大名砚,但仍属十大名砚之一,其天然纹理和实用价值备受收藏者青睐。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文房四谱》《砚笺》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豻侯比肩而立兵团篰息称俗抽选村戏带钩担不是彫题凋朽鞮寄独悟二鸿反舌非亲非故副郎甘贫乐道高蹈歌笙管鲍分金光被官徵圭门荷宠鹤寒黄韭回访回纳戬福家饷寂定景泰蓝慨念六极论输骂唧唧抹粉摸门不着捧持篇题平理铺置陗陗轻辔弃子攘外安内锐气上中神筹手写溯端竟委条帚退养玩花招卫戍武装小肠气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