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火苗的意思、火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火苗的解释

[tongue of flame] 火焰

详细解释

(1).火焰。 瞿秋白 《铁花》诗:“工厂里燃着不熄的火苗,照耀我这壮勇无畏的胸膛。”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刘四爷 正在屋里喝茶呢,面前放着个大白炉子,火苗有半尺多高。”

(2).喻激情。 刘心武 《班主任》六:“ 张老师 只觉得心里的火苗扑腾扑腾往上窜,一种无形的力量冲击着他的喉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火苗(huǒ miáo)指火焰的初始或细小形态,通常呈尖状向上摇曳,是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能和光能的可见部分。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火焰的组成部分

    火苗是火焰底部温度较低、形态细长的部分,由可燃物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燃烧形成,具有动态上升的特性。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形态特征

    火苗多呈锥形或舌状,因燃烧气体对流作用而不断摇曳,颜色随温度变化(如低温呈红色,高温呈蓝色)。

    来源:《辞海》(第7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物理与化学属性

  1. 温度与颜色关联

    火苗温度通常在600°C–1200°C之间,外焰温度最高。例如:

    • 红色火苗:约600°C(含碳粒子多)
    • 蓝色火苗:可达1400°C(燃烧充分)

      来源:《燃烧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燃烧过程

    火苗的产生需满足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氧气)、燃点温度,其本质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来源:《化学辞典》,化学工业出版社。


三、文化象征与用法

  1. 文学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火苗常象征生命力、希望或微弱的力量(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例:鲁迅《野草》:“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

  2. 日常应用

    常见于描述蜡烛、灶台等小型火源,如“灶膛里跳动着橘红的火苗”。


四、相关科学概念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夏征农, 陈至立主编. 《辞海》(第7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0.
  3. 傅维镳. 《燃烧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4. 周公度主编. 《化学辞典》.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网络扩展解释

“火苗”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火焰的初始或微小形态,即燃烧时产生的可见、摇曳的光热部分。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字面意义
    指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发光发热的气态部分,尤其强调火焰的局部或初始状态。例如:“蜡烛的火苗在风中晃动”“炉子里窜出小小的火苗”。

  2. 象征意义

    • 希望与生命力:常比喻微弱但持续的希望或生机,如“灾后重建的火苗在人们心中燃烧”。
    • 热情与灵感:可形容激情或创造力,如“他眼中闪烁着创作的火苗”。
    • 危险与冲突:有时暗指潜在的危机,如“矛盾的火苗一触即发”。
  3. 语境应用

    • 文学描写:诗歌、散文中用于渲染氛围,如“荒野的火苗照亮了黑夜”。
    • 日常表达:口语中描述具体场景,如“别让火苗烧到窗帘”。

若需更深入的语义分析(如方言用法、历史演变),建议提供具体语境或补充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绵花屎宝势鞭爆丙鉴不舍长乐殿长名牓朝乾夕愓彻身出入起居寸地尺天低腰断表房中弱水藩翰逢池虙妃腐俗赶早棺盖鼓吹部过羡哈哈镜合指皇涧见风使舵郊保甲缀解达净月潭靠托课督袴包脑略城邻几脉礼马眼门下史木精袍鞾弃国亲驾琼林宴圈地山谷道人升炼书艺松醪夙命太平门调序祧续唍尔问寝视膳狎逼相伯仲贤辟小儿麻痹症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