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斧质的意思、斧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斧质的解释

[executioner's block and cleaver] 即“斧锧”,古代一种腰斩刑具。将人放在质(砧板)上,用斧砍断

详细解释

见“ 斧鑕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斧质"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刑具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和文献两方面解析:

一、构词释义 "斧"指代刑斧(斫首工具),"质"通"锧",指砧板。《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属于"斧钺与砧板"的组合刑具,受刑者伏于砧板上接受斩刑。其异体字写作"鈇质","鈇"特指刑斧,《说文解字》释为"莝斫刀",即铡草刀引申为刑具。

二、文献实证 《史记·项羽本纪》载"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汉书·张苍传》亦有"苍当斩,解衣伏质"的记载,均印证其作为死刑刑具的功用。

三、历史流变 该刑具主要存在于先秦至秦汉时期,东汉郑玄注《周礼》时称"斩以鈇钺,若今腰斩",表明其形制与腰斩刑具有承袭关系。随着法制演变,隋唐后逐渐被其他死刑方式取代。

网络扩展解释

“斧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斧质(拼音:fǔ zhì)指古代一种腰斩刑具,由斧头和砧板(质)组成。行刑时,犯人被置于砧板上,用斧头砍断身体。

二、具体解释

  1. 刑具构成

    • 斧:行刑的斧头;
    • 质(或“鑕”):铁制砧板。
      组合后称为“斧质”,类似现代“铡刀”的功能,用于腰斩。
  2. 历史用例

    • 《汉书·项籍传》记载:“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意为“(投降)与伏在砧板上被处死、妻儿遭杀戮相比,哪个更好?”。
    • 宋代司马光《五哀诗·晁大夫》中也提到“旋闻就斧质”,描述晁大夫被处决的场景。
  3. 引申含义

    • 泛指罪名或诛戮之事,如《汉书》中“斧质”代指死刑的威胁。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斧质”已不再使用,仅见于古籍或历史文献中,用于描述古代刑罚制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刑具或相关历史背景,可参考《汉书》《吕氏春秋》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辞宝珥碧虚郎产母逞残衬领畴骑揣挫刺兵邨甿蟺蜎蠖濩点翰动兵冬至点断敌废罢飞蛾服装厂改俗迁风钩较乖检乖疏河右鸿才回九搅搜傢什津润究讨媿切昆弟之好老鷄头廉陛廉均连衔临冲令草名川迷云某舍衲衲撚靶儿潜袭骞翥请业琼琼肉丸丧国升举生什省众十二相属逝将去汝石廪受头跅幪不羁炜管魏珠下黑儿夏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