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毛 传:“父之所树,己尚不敢不恭敬。”后以“维桑”指代故乡。 晋 陆云 《岁暮赋》:“处孝敬於神丘兮,结祗慕於惟桑。瞻山川而物存兮,思六亲而人亡。” 唐 骆宾王 《秋夜送阎五还润州》诗序:“ 阎五官 言返维桑,修途指 金陵 之地; 李六郎 交深投漆,开筵浮白玉之樽。” 宋 王禹偁 《投柴殿院》诗:“ 白公 是前政, 鲁望 有维桑。” 清 钱曾 《湘灵先生移居》诗:“甲子迁讹昔梦中,维桑回首又春风。”
“维桑”是一个具有文学典故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维桑”源自《诗经·小雅·小弁》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其中“桑”和“梓”是古人宅院旁常种植的树木,象征父母或祖先的遗业。因此,“维桑”被引申为故乡的代称,表达对故土的敬重与怀念。例如唐代骆宾王在诗序中曾用“维桑”指代友人归乡(“阎五官言返维桑,修途指金陵之地”)。
若作为名字使用,“维”取维护、思维之意,象征责任感与智慧;“桑”指桑树,寓意自然、生命力与甜美特质,整体名字被赋予忠诚、创新、情感丰沛等内涵。
补充说明:
在文学作品中,“维桑”常与“梓”连用(如“桑梓”),进一步强化故乡的意象。需注意,现代语境下单独使用“维桑”的情况较少,更多见于古典文献或诗词引用。
《维桑》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维持、保持”。
《维桑》的部首是“纟”(纟是线的意思),总笔画数为11画。
《维桑》在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它常常出现在古代文言文和诗词中,用来表示维持、保持等含义。
《维桑》的繁体字为「維桑」。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有时会将《维桑》的“纟”部首写成“纟”字的原始形态「长丝」。
1. 人们应该维桑和平与和睦的社会关系。
2. 这个组织以维桑公益事业为己任。
3. 好的沟通能够维桑友谊的长久。
维桑可以与其他汉字组成新的词语,如:维护、维修、维持等。
近义词有:保持、维系、维持。
反义词有:破坏、瓦解、破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