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藁砧的意思、藁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藁砧的解释

亦作“藳砧”。古代处死刑,罪人席藁伏于砧上,用鈇斩之。鈇、“夫”谐音,后因以“藁砧”为妇女称丈夫的隐语。《玉台新咏·<古绝句>之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藳”一本作“ 藁 ”。 唐 徐彦伯 《鼓吹曲辞·芳树》:“藳砧刀头未有时,攀条拭泪坐相思。” 明 屠隆 《綵毫记·归隐林泉》:“秋深后,藁砧得请归来时候。” 清 顾炎武 《悼亡》诗:“独坐寒窗望藁砧,宜言偕老记初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藁砧”是中国古代对丈夫的隐语,其含义和来源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释:

1. 词源与刑具象征
“藁砧”本指古代处决犯人的刑具组合:罪人伏于稻草(藁)和砧板(砧)上,用鈇(斧)斩首。因“鈇”与“夫”谐音,逐渐演变为妻子对丈夫的委婉称呼(、)。

2. 文化隐喻与生活场景
这一隐语的形成还与古代妇女的生活场景相关。据民间解释,妻子在厨房用砧板(藁砧)切菜时,常通过剁砧板发泄对丈夫的不满(如“杀千刀的”),使“藁砧”成为带有情感色彩的代称()。

3. 文学与语言应用
在古诗文中,“藁砧”常以隐语形式出现,例如唐代权德舆《玉台体》中“藁砧今何在”即借指“丈夫在何处”,通过谐音和意象传递含蓄情感(、)。

该词既包含刑具的原始意象,又融合了谐音双关与生活场景,反映了古代语言文化的含蓄性和隐喻特色。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用例,可参考《玉台体》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藁砧》的意思及相关信息 段落1:词义解释

词义解释:

《藁砧》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艹”和“石”。这个词的含义是指用草(藁)搭建的砧板(砧),用于打击和敲击。

段落2: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艹(草)+ 石(石头)

拆分笔画:艹(4画)+ 石(5画)

段落3:来源和繁体

来源和繁体:

《藁砧》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这部古代字书中。在繁体字中,这个字的写法没有太大差异。

段落4: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是比较灵活的。《说文解字》中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和意义是相同的。

段落5:例句

例句:

他手持藁砧,用力地敲打着铁器。

段落6: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藁砧坊、藁砧制作

近义词:草木砧板、藁草砧板

反义词:实木砧板

希望以上信息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