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在铧或鑱上的铁板。 明 李实 《蜀语》:“犁上铁板曰鐴耳。”
“鐴耳”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语,根据现有资料解释如下:
功能与用途:
作为农具配件,鐴耳可能用于加固或调整铧、镵(翻土工具)的工作角度,以提高耕作效率。但因具体实物资料较少,其详细功能需结合古代农具结构进一步考证。
来源与权威性:
该解释主要源自网络词典,但标注为低权威性,且未在其他文献或专业农具资料中查证到相关内容。建议谨慎参考,或通过农业史、古汉语工具书进一步核实。
鐴耳是一个汉字词,音读为dí ěr。它的意思是仔细聆听、倾听。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专心聆听,如同锤子敲打铁石一样的耐心和集中。
鐴耳的主要部首是金( jīn)和耳(ěr)。它总共有24个笔划。
鐴耳的出现时间较晚,是清代字典《康熙字典》中记录的一个字。它是由一个金字旁加上耳字旁构成的。金字旁表示与金属相关,耳字旁表示耳朵。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仔细聆听的意思。
鐴耳的繁体字是鐾耳,发音与写法相同,只是形状稍有差异。鐾耳在台湾和香港等地通常使用。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鐴耳的写法有一些变化。它的原始写法是“䟙”,采用了一种古代的金字旁形状。后来演变为“暼”,再演变为现在的“鐴”。
1. 他用鐴耳的态度倾听了我的困扰。
2. 学生们在课堂上鐴耳倾听老师的讲解。
鐴耳的组词有鐴耳之听、鐴耳静听等。
鐴耳的近义词有耐心倾听、专注聆听等。
鐴耳的反义词有冷漠、不关心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