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身的意思、龙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身的解释

(1).龙的身躯。《山海经·中山经》:“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淮南子·墬形训》:“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亦指似龙之身,夭矫的躯干。 清 黄始 《山东四女祠记》:“碑前枯树,半无枝叶,秃而龙身。”

(2).《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歆 为吏,休沐出府,则归家闔门。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后以“龙身”形容人有声名。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浏阳欧阳瓣薑》:“编到《沅湘耆旧録》,难为君称作龙身。”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龙身”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解析:

一、字面含义:龙的身躯

  1. 神话与典籍中的形象
    根据《山海经·中山经》《淮南子·墬形训》等古籍记载,“龙身”常指龙的身体或类似龙的躯干,如“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这一用法多见于描述神话中的异兽或自然神灵。

  2. 文学与艺术中的象征
    在传统艺术中,龙身常被赋予威严、神圣的意象,如明清建筑中的龙纹雕刻、绘画中的龙形构图,均以龙身展现其矫健与力量。


二、引申含义:形容人的声名与地位

  1. 历史典故中的比喻
    出自《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注引《魏略》:华歆、邴原、管宁三人并称“一龙”,分别对应“龙头”“龙腹”“龙尾”。后世以“龙身”代指有声望或杰出的人物。

  2. 与皇权的关联
    因龙象征帝王权威(如“真龙天子”),故“龙身”也隐含有尊贵、显赫之意,常用于文学或赞颂语境中。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龙的象征体系,可参考《周易》卦辞或汉代画像石中的龙纹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龙身的意思

龙身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龙的身体部分。

拆分部首和笔画

龙身的部首是龙(隹),总计四画。

来源

龙身是由“龙”和“身”两个字组成的合成词。

繁体

龙身的繁体字为龍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龙身的写法有所变化。一种常见的古代写法是将“龍”的“龍”字头偏旁移到左边,合并成一个整体,形成“臣”字旁+“身”字的组合写法。

例句

他目睹了巨龙展开双翼,展露出宏伟的龙身。

组词

龙身的组词可以有:“龙身蛇尾”、“龙身虎爪”等。

近义词和反义词

与龙身近义的词语有:“龙躯”、“龙体”等;反义词则没有明显的相关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