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及夫的意思、及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及夫的解释

(1).句首助词。犹言若夫。《礼记·祭法》:“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五:“及夫,若夫也。”

(2).等到。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及夫哭庙后,復领 太原 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及夫”是一个文言连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仿古的书面语中。其详细意思可以从汉语词典的角度解释如下:

“及夫”的含义与用法:

  1. 基本释义: “及夫”由连词“及”和助词“夫”复合而成。“及”本身有“到”、“至”、“涉及”以及表示并列或承接的连词用法(相当于“和”、“与”)。“夫”在这里是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主要起引出下文或舒缓语气的作用。组合后的“及夫”主要用作连词,表示“至于”、“等到”、“及至” 的意思,用于连接句子或段落,引出与前文相关但有所转折、递进或转换话题的另一层意思或情况。它标志着一个新话题的开始或一个新情况的出现。

  2. 语法功能与语境:

    • 引出新话题或情况: 常用于承接上文,将叙述或论述的对象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人、事、物或时间点上。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至于”、“说到”、“及至”。
      • 例:论及治国之道,当以民为本。及夫用人之术,则需德才兼备。(这里“及夫”引出与前文“治国之道”相关的另一个方面“用人之术”)。
    • 表示时间推移: 常与时间词连用,表示等到某个时候或某种情况出现时。
      • 例:初,众人皆疑其能。及夫功成,方叹服不已。(这里“及夫”表示“等到…的时候”,引出“功成”这一时间点后的情况)。
    • 表示转折或对比: 有时隐含轻微的转折意味,引出与前文所述不同或相对的情况。
      • 例:平日相处甚欢。及夫利害攸关,则面目迥异。(这里“及夫”引出在关键利益面前态度发生转变的情况,与前文形成对比)。
  3. 与相关词语的辨析:

    • “及至” vs “及夫”: “及至”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意思与“及夫”非常接近,都表示“等到…的时候”,但“及夫”的文言色彩更浓,且有时侧重话题转换而非单纯时间推移。
    • “至于” vs “及夫”: “至于”是现代汉语中表示话题转换的常用词,意思与“及夫”在引出新话题时相当。但“及夫”不能完全替代“至于”的所有用法(如表示程度“至于如此”),且“及夫”带有更强的书面语和古语色彩。

权威参考来源:

“及夫”是一个具有浓厚文言色彩的连词,核心意思是“至于”、“等到”、“及至”。它主要用于书面语(尤其是仿古或引用古籍时),在句子中起到承接上文、转换话题、引出新情况或表示时间推移的作用,有时带有轻微的转折对比意味。理解其含义需结合具体文言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及夫”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区别,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解释

  1. 句首助词
    相当于“若夫”,用于引出话题或转换论述方向,常见于文言文。例如《礼记·祭法》中“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这里的“及夫”起到引导下文的作用。

  2. 表示时间或条件
    意为“等到”“及至”,用于描述某一时间点或条件达成后的情况。如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中“及夫哭庙后,復领太原役”,即表达时间上的承接关系。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1. 文言文中的话题引入
    例:“及夫山川草木,皆天地之造化。”(仿《礼记》句式)
  2. 表示时间推移
    例:“及夫春去秋来,方知岁月匆匆。”(仿杜甫用法)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经传释词》《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颁政本字不虞漕斛恜恜粗书单乘胆硬大总得手应心多情善感恩渥菲林風浪改絃易调告喻归忌寒窘酣醺回衺江星减师半德竭命旧宇款藩枯笔阑逸略卖辽东湾俐落龙渊乱门履尚麦熟蒙括门眉蟠天际地谴域青春子侵匿丧家之犬散小人撒子世匠视为寇雠事修送勘隋珠弹雀踏犂天均替另通会委币微商稳打稳问羊知马文徵明乡程遐踪谢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