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福建 及 浙江 南部沿海地区。泛指我国南方开发较晚的地区。 唐 李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朅来游 闽 荒,捫涉穷 禹 凿。” 王琦 注:“ 闽 ,今 福建 地,在 唐 时为 建州 、 福州 、 泉州 、 漳州 、 汀州 五郡之地。 东甌 与 闽 地相连接,在 唐 时为 温州 、 台州 、 处州 三郡之地。 秦 时立 闽中郡 ,合 东甌 在内。至 汉 始分 东甌 ,以立 东海王 。 太白 生平未尝入 闽 ,而 温 、 台 、 处 三州则游歷多见於诗歌,疑此诗所谓‘ 闽 荒’者,指 东甌 之地而言也。”
“闽荒”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指福建及浙江南部沿海地区,泛指我国南方开发较晚的地区。该词由“闽”(古代对福建的简称)和“荒”(指偏远、未充分开发)组合而成,反映古代中原视角下对东南沿海的认知。
李白在《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中写道:“朅来游闽荒,捫涉穷禹凿。”
注疏家王琦指出,李白诗中“闽荒”可能特指浙江的温州、台州等地(即东瓯),而非福建全境,因史料未载李白入闽。
部分学者认为,“闽荒”在不同语境中可能侧重不同区域:
闽荒是指福建的一种自然灾害,特指因为干旱、水灾、虫灾等原因导致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收成严重减少甚至荒废的情况。
闽荒的构成部首是“门”和“艹”,总共有10画。
闽荒两个字的来源较为简单,最早由两个字分别代表福建(闽)地和荒芜、荒废(荒)的意思组成。
闽荒的繁体写法为「閩荒」。
古时候,闽荒的汉字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基本上与现代相同。
闽荒造成了今年福建的农作物大面积减产。
福建、荒芜、干旱、水灾、虫灾、减产
灾情、风灾、旱灾、草蝗
丰收、丰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