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急辞的意思、急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急辞的解释

古文辞中的促急之词。常省文,有时隐含斥责之意。与“缓辞”相对。《穀梁传·成公七年》:“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不言日,急辞也,过有司也。” 范宁 注:“辞中促急,不容日。”《穀梁传·成公十五年》:“ 晋侯 执 曹伯 归于京师。以 晋侯 而斥执 曹伯 ,恶 晋侯 也。不言之,急辞也,断在 晋侯 也。”《穀梁传·定公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乃,急辞也,不足乎日之辞也。”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十三章三》:“在己为形,被物为著。己之感物曰动,物之应感曰变。六‘则’字皆为急辞,而‘形则著,动则变’二层,尤是一串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急辞”是汉语中具有特定语用色彩的表达形式,其核心含义指语言表达中呈现急促、紧迫态度的措辞方式。根据《汉语大辞典》释义,“急”表示时间紧迫或情绪焦躁,“辞”指言辞或表达手段,组合后特指在特定语境下为强调事态紧急性而采用的修辞手法或语言风格。

从构词法分析,“急辞”属于偏正结构复合词,其中“急”作为修饰成分限定中心语“辞”的性质。据《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记载,此类词汇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政论文章、法律文书等需强化表达张力的场景,例如:“此令急辞严正,不容延缓”。

该词语的典型特征包括:

  1. 高频使用短句式与感叹语气
  2. 多搭配时间副词(立、速、即刻)
  3. 常出现强制性情态动词(须、务必)
  4. 语法结构上倾向省略非必要成分

与相近概念辨析:

在古典文献中,《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已有“王急辞以拒”的记载,显示其作为正式文体的历史渊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建议在公文写作、紧急通告等正式场合合理使用,避免日常交际中的滥用。

网络扩展解释

“急辞”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需结合传统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一、古文中的核心含义

  1. 定义:指古代文献中表述急促、简略的措辞,常省略细节并隐含批评或斥责,与详尽平“缓辞”形成对比。
  2. 语源与例证:源自《穀梁传》,如《成公七年》记载“鼷鼠食郊牛角,不言日,急辞也”,范宁注解说这种表述因急促而省略具体日期。

二、现代引申用法

  1. 职场场景:指突然或急切地辞职,例如因突发情况未提前通知离职。
  2. 紧急事务:少数情况下可表示需立即处理的急事,如“家中有急辞需处理”。

三、使用注意

该词从古代简略表述发展为现代对突发离职/事件的描述,体现了语言的时代演变。研究古籍时需注意其特殊修辞功能,日常使用则需区分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按法把饭叫饥百子帐边疆初风头水春王园刺打词首大堤耽研调犯帝纲仿影飜掌風書佛理给钱共人勾屚官养贵姓裹腹果子海沟寒哀喉转活契将错就错交如筋革矜叹九攻几希诀别絶産科目儒枯骨酪粥蜡诏磊浪不羁敛葬麟德殿么虫明幽米糱母机盘程辟污球体膻裼市令首望水龙头朔河熟脱思负象乐西村隙大墙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