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威怒的意思、威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威怒的解释

犹震怒,盛怒。《吕氏春秋·审分》:“因用威怒,有司必诽怨矣。”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迁威怒於路人,加暴害於士友。”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威怒如雷霆,容覆如天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溯自皇上帝造有天地以来,皇上帝大发威怒屡矣,尔世人还未知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威怒的详细释义

一、基本释义

“威怒”是汉语复合词,由“威”与“怒”组合而成,指因威严而生的愤怒,或带有震慑力的怒气。该词多用于描述上位者、权威人物因不满或受触犯时表现出的严厉态度,隐含威慑与压迫感(参考《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0年)。

二、词源与结构分析

  1. “威”:本义为威严、权势,《说文解字》释为“畏也,从女从戌”,引申为令人敬畏的力量。
  2. “怒”:指情绪上的强烈不满,《说文解字》释为“恚也”,即愤恨。

    二者结合后,“威怒”强调通过威严姿态表达愤怒,具有震慑他人、维护权威的意图(参考《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三、应用场景与文学实例

  1. 历史文献:如《左传》中描述君主“威怒以示惩戒”,突显统治者的权威;《史记·项羽本纪》亦有“项王威怒,叱咤三军”的记载,表现武将的震慑力。
  2. 现代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形容领导、长辈或执法者因规则被破坏而展现的严厉态度,例如“法官威怒之下,被告不敢妄言”(参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年)。

四、近义词辨析

与“震怒”“盛怒”相比,“威怒”更强调愤怒中携带的权威性与威慑目的,而非单纯的情绪强度。例如“震怒”偏重突发性,“威怒”则隐含权力背景(参考《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年)。

权威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威怒”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wēi nù,其核心含义是盛怒、震怒,常用来形容因威严受挑战或强烈不满而引发的愤怒情绪。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2. 出处与用例

该词在古籍和近代文献中均有使用,例如:


3. 用法特点


4. 相关辨析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古籍中的用法,可参考《吕氏春秋》《抱朴子》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般奉承白语灞上表里为奸冰凌避实击虚冲脉创瘢出敌不意大方单人舞盗憎主人大宪底码洞冥風表袱驼郭邑好事多悭阖宗红兰鹄鹄徽言颒浴户家交中急于求成堪布筐牀狂风狼顾鸱跱灵露漏分沦破猛增拍嘴剽声趋职人范三五传柑搔耳捶胸上树拔梯摄次声埶神韵说事不宜迟蚀昴史巫霜臯霜露之疾摅发税基碎役太无汤刑套文同判橦橦缊絮相人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