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狼凶视,如鸱峙立。比喻凶暴者伺机欲动。《北史·魏纪一论》:“ 明元 承运之初,属廓定之始,于时狼顾鴟跱,犹有窥覦,加以 天赐 之末,内难尤甚。”
“狼顾鸱跱”是一个汉语成语,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该成语形容凶暴者伺机欲动的状态,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字面意象
“狼顾”指狼回头张望的警惕姿态,“鸱跱”则描绘鸱鸟(猫头鹰)峙立窥伺的动作,两者结合比喻心怀不轨者暗中观察、等待时机发动攻击或制造动乱。
引申含义
多用于描述政治或社会动荡中,残暴势力或野心家窥伺时局、蓄谋行动的状态。例如《北史·魏纪一论》中“明元承运之初,属廓定之始,于时狼顾鸱跱,犹有窥觎”,即指政权初立时各方势力虎视眈眈的情形。
常见误读
部分词典提到“形容犹豫不决”(如、2、6),但结合古籍用例及高权威来源,其核心含义更偏向“凶暴者伺机而动”,而非单纯犹豫。
注:该成语发音存在“chī yín”与“chī zhuǎ”等差异,建议以《汉语大词典》注音“láng gù chī yín”为准。
《狼顾鸱跱》是一个成语,意为狼盯着,猫儿跳着,形容时刻警惕和戒备。
《狼顾鸱跱》由狼、顾、鸱、跱四个字组成。各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狼:犬(犭) + 良(里) → 4画 + 7画 = 11画
顾:页(⺌) + 口 → 4画 + 3画 = 7画
鸱:鸟(鸟) + 知(知) → 5画 + 8画 = 13画
跱:足(⻊) + 隹(隹) → 7画 + 8画 = 15画
《狼顾鸱跱》出自《史记·卫将军魏公子列传》。原文写道:“公子哭数声,使人盗得。公子闻歌者不绝,怒。曰:‘龙德公子,天之所宠厚矣。今臣子走,而乐不废者,何俟于此?’”
《狼顧鵄躒》是《狼顾鸱跱》的繁体字写法。
在古代,一些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不过,《狼顾鸱跱》的汉字写法在古代与现代基本保持一致,没有明显的差异。
他一直保持着《狼顾鸱跱》的态度,不容忽视。
狼狈、顾虑、鸱张
警醒、警惕、戒备、警戒
漫不经心、大意、掉以轻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