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言,善言。《书·立政》:“予 旦 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 孔 传:“叹所受贤圣説 禹 汤 之美言,皆以告稚子王矣。” 南朝 齐 王俭 《高帝哀策文》:“鸿章晨映,徽言夕永。” 明 方孝孺 《姚贞妇赞》:“篤行徽言,传於乡閭。”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余及见其盛时,招致四方名士 徐友竹 、 方南塘 、 曹学宾 诸公,有琴歌酒赋之欢;然其徽言佳句,竟不传也。”
“徽言”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搜索结果中的权威信息如下:
美言、善言
源自《尚书·立政》中的记载:“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指贤圣所传的良言或劝诫之语。
高明的言辞与口才
引申为言语有才智、能言善辩,形容人善于用精妙的语言表达观点。
“徽言”兼具“美善之言”的本义与“能言善辩”的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更多古籍例证或详细解析,可参考《尚书》《随园诗话》等文献。
“徽言”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徽”和“言”两个字组成。
“徽”字的部首是“彳”,总笔画数为11;“言”字的部首是“讠”,总笔画数为7。
“徽言”一词来源于《左传·襄公十一年》:“徽以有时言,则可以胜之,祥则可以利之。”意指善于辩论、有口才的言辞。
繁体字“徽言”的写法保持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徽言”并没有特定的汉字写法,仍采用“徽”和“言”两个简体字的形式。
1. 他运用徽言巧妙地驳斥了对方的观点。
2. 她的徽言激励了大家继续努力。
徽才、徽宗、言辞、言语、言论
辩才、口才、雄辩、巧舌如簧
哑口无言、沉默寡言、缺乏口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