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冥的意思、洞冥的详细解释
洞冥的解释
(1).洞察昏暗之处。比喻目光锐利,看得深远。 汉 陆贾 《新语·术事》:“登高及远,达幽洞冥。”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文成 作师,通幽洞冥…… 武关 是闢, 鸿门 是寧。”《隋书·音乐志中》:“韜光戢耀,贯幽洞冥。”
(2).通晓鬼神之道。《晋书·艺术传论》:“ 什 ( 鳩摩罗什 )既兆见星象, 澄 ( 佛图澄 )乃驱役鬼神,并通幽洞冥,垂文阐教。”
(3).指幽深之处。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怀重规於絳宫,潜九光於洞冥。”
(4).志怪小说集《洞冥记》的省称。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夫荒唐之词,发端於 漆园 ,怪诞之説,滥觴乎《洞冥》。”
词语分解
- 洞的解释 洞 ò 窟窿,深穴,孔:洞穴。山洞。洞箫。空洞。漏洞。洞府。洞天。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洞其中。 透彻地,清楚地:洞悉。洞穿。 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冥的解释 冥 í 昏暗:幽冥。冥蒙。晦冥。 深奥,深沉:冥思。冥想。冥心。 糊涂,愚昧:冥顽不灵。 迷信的人称人死后进入的世界:冥界。冥府。冥婚。冥衣。冥寿。 笔画数:; 部首:冖;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洞冥"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主要从道教文化和古典文献中衍生而来,其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
本义:洞察幽暗,通晓玄妙
- "洞"意为透彻、深入,"冥"指幽深、黑暗或玄奥不可知之境。组合后表示能穿透黑暗、看清幽微,引申为深刻洞察隐秘之事或深奥之理。此义强调认知上的深邃与透彻,常用于形容超凡的智慧或悟性。
-
引申义:幽深玄妙之境
- 由"洞察幽冥"之意,衍生指幽冥、玄妙或神仙所在的境界。例如,古代志怪小说集《洞冥记》(全称《汉武洞冥记》),书名即取"洞达神仙幽冥之情"之意,记载汉武帝求仙和异域奇闻,内容多涉神仙、方术、奇异事物。
二、应用与例证
- 道教文献: 在道教典籍中,"洞冥"常用来形容修道者达到的高深境界,能够洞悉宇宙和生命的本源奥秘。如《云笈七签》等道经中,有"洞冥寂默"等表述,描述一种与道合真、透彻了悟的寂静状态。
- 古典文学: 作为形容词,可形容环境、境界或道理的幽深莫测、玄妙难解。例如:"探秘洞冥之境"。
三、词源与构成
- 构词法: 并列式合成词。"洞"(动词,穿透、洞察)+"冥"(形容词,幽暗、深远)。
- 文化渊源: 其内涵深受道家"玄览"、道教神仙思想及古代幽冥观念影响,体现了对超越感官的深邃智慧和未知世界的探索。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对"洞冥"的词义有明确收录和解释。
- 《洞冥记》(旧题东汉郭宪撰,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 书名本身是"洞冥"一词最著名的应用实例,体现了其"洞察幽冥"的核心含义。此书版本可见于中华书局《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等点校本。
- 《云笈七签》(宋·张君房编,道教类书,收入《道藏》): 为"洞冥"在道教语境中的用法提供了重要例证。常见版本有中华书局点校本等。
- 《辞源》(商务印书馆): 作为大型古汉语辞书,对"洞冥"的古典含义有溯源和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洞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òng míng,其含义丰富,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解释:
-
本义:洞察幽暗
指目光锐利,能透彻观察昏暗或隐蔽之处,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例如《新语·术事》中“达幽洞冥”,形容人具有深远洞察力。
-
扩展含义:通晓玄妙
可指通晓鬼神之道或深奥哲理,如《晋书》提到佛图澄“通幽洞冥”,形容其超凡的感知能力。
-
指代幽深之处
直接描述物理空间的深邃,如《隋书》中“贯幽洞冥”指代隐秘之地。
-
文学作品的简称
特指志怪小说集《洞冥记》(全名《汉武洞冥记》),该书记载神话传说,成为古代小说的代表之一。
使用场景:多用于形容人思维敏锐(如“洞冥之才”),或描述理论深刻(如“洞冥之见”)。《庄子·天下篇》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其哲学深度。
例句:
- “文成作师,通幽洞冥”(陆机赞张良)
- “韜光戢耀,贯幽洞冥”(形容隐秘空间)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古籍或文学创作中。
别人正在浏览...
笆斗百楼百蛰八面圆通版面伴游襃荐霸上变豹长桑出岔子村鲁道荫电瓶调服东头萼跗反射定律风雨衣服念公侯官当酣酡毫不迟疑烘笼监搜交迹饥附饱飏静谭金融家侉比礨石羸形连天匝地卖富没本营生门教目兔顾犬内掌柜旁逸横出翩眇裒益扑地曲嫌墒情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闪灼虱症竦剑竦恧松懈溲渤搜苗俗格逃反铁鍁王路堂惟精惟一兀卒仙液琼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