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维那的意思、维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维那的解释

[梵语Karma-dāna]音译“羯磨陀那”,意译“授事”。佛寺中一种僧职。管理僧众事务,位次于上座、寺主。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此寺昔日有沙弥常除灰,因入神定,维那輓之,不觉皮连骨离。” 宋 陶穀 《清异录·引饭大师》:“禪家未粥饭先鸣槌,维那掌之。”《水浒传》第四回:“ 真长老 便唤首座、维那,商议剃度这人;分付监寺,都寺,安排斋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维那”是佛教寺院中的重要僧职,其含义和职能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维那”为梵汉合译词:

二、历史演变与职能

  1. 南北朝时期
    作为地方僧官,统管一州僧务,如《魏书·释老志》记载其参与僧团监管。

  2. 寺院三纲之一
    在佛寺职级中,维那地位仅次于上座、寺主,属寺院“三纲”之一。主要职责包括:

    • 管理事务:处理僧众日常事务、纠纷调解、戒腊资历记录等。
    • 仪轨主持:早晚课诵时领众唱念、敲引磬,法会中维持秩序。
    • 纪律监察:执行清规戒律,对违规僧众进行处分。

三、资格要求

需具备资历深厚、熟悉佛门仪轨、嗓音出众等条件,古代将其比作“戏台头牌角色”,需统筹全局。

四、现代职能变化

宋元后逐渐侧重威仪管理,近现代主要承担法会领众唱诵、课诵起腔等职责,监察职能减弱。

五、经典文献依据

《十诵律》记载佛陀曾设维那以规范僧团杂事,说明其起源与佛教戒律密切相关。


以上内容综合了佛教经典、历史文献及寺院制度演变,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敕修百丈清规》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维那

维那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为丝线或者纺织。在《辞海》中,维那被解释为丝线,也就是用茧子制成的丝线。

拆分部首和笔画

维那的部首是纟(纤维),它有7画。

来源

维那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被认为是古代汉字的一种写法。它是用于表示纤维、纺织等意思的词汇。

繁体

维那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維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维那的写法并不是现在的样子。在西周时期的金文中,维那的形状更加简化,类似于一个纺锤的形状。

例句

1. 她手工制作的衣服使用了纯维那。

2. 这种面料是由维那纺织而成的,非常柔软舒适。

组词

维那的相关组词有维护、维持、维修、维基、纤维等。

近义词

维那的近义词有纺、纱、线等。

反义词

维那的反义词为断丝,即被剪断的丝线。

别人正在浏览...

百岁之盟猋氏蛂蟥碧辂步蟾惨顇愁脉脉窗门词清讼简催花雨大意地道抵对定端玎玲珰琅都道斗蛩噩神烦聩丰度高年级生海匪宏峻酱坊翦刷交淡若水金翅金钥匙祭肉挤入君子营嬾钝两界会子喃呒佬南苑平盈仆夫钤括秦弓青崖穷际七校融会飋飋上医医国搜伏随高就低所与台衮帑廪梃子桐城派同贯同文寺頽光巍焕问发洿泥罅洞细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