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校的意思、七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校的解释

指 汉 代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賁七校尉。《汉书·刑法志》:“至 武帝 平 百粤 ,内增七校。”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百官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賁,凡八校尉。胡骑不常置,故此言七也。”一说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不领兵,不在七校之列。见 清 沉钦韩 《汉书疏证》。后泛称各军将领。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雷霆七校发,旌旆五营连。”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之三:“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校"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历史语义:

一、军事编制术语 指汉代精锐部队的统称,源自武帝时期设立的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贲、胡骑七校尉,每校辖七百至千余士卒。该建制延续至东汉光武帝时期,《后汉书·百官志》明确记载七校尉官秩比二千石,是维护都城安全的核心武装力量。

二、教育联合体系 现代语境中可指七所高校组成的学术联盟。例如我国上世纪建立的"国防七校",包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七所重点院校,该联盟在军工科技领域具有特殊地位。这种用法常见于教育政策文献,特指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学科互补的高校协作体。

语源考证显示,"校"字从木从交,本义为刑具,引申为军营围栏,后衍生出军事编制和教育场所双重含义。该词在《资治通鉴》《汉书》等典籍中均以军事组织含义出现,至近现代才扩展出教育联合体的新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七校”是汉代军事官职的统称,具体指代存在不同解释,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观点:

  1. 核心含义
    指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七支精锐部队的校尉官职,包括: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贲。根据《汉书·刑法志》记载,晋灼认为原本有八校尉(含胡骑),但因胡骑不常设,故称“七校”。

  2. 争议解释
    清代学者沈钦韩提出,中垒校尉仅负责北军营垒防卫,不直接统兵,因此“七校”应排除中垒,包含其他七职。

后世演变
唐代以后,“七校”逐渐演变为对将领的泛称。例如:

若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文献,可参考《汉书·百官公卿表》及颜师古注。

别人正在浏览...

哀丘岸埽按视坳堂班干部榜额不谖虿芒臣朔揣想慈佑从中惮避当运打头炮吊庆法藏肥肠满脑锋至蝮虫孵卵高挹梗直管秃唇焦豪武横豪华腴火浣布简谅交境计出无聊寄词激裂急三火四垄断灓水路头马牀媒諓篾条南雷蟠虵披毛索靥青鲲秋举铨廷散仙人深湛摄祚诗文首参私说陶子特制通权达理忘忽委积咸夏衔志心腹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