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同文寺的意思、同文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同文寺的解释

唐 官署名。掌管诸蕃使者朝见、献纳等事宜。《新唐书·百官志三》“鸿臚寺”原注:“ 龙朔 二年,改鸿臚寺曰同文寺, 武后光宅 元年,改曰司宾寺。”参见“ 鸿臚寺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同文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文化内涵的词汇。从构词法分析,"同文"指文字统一或文化互通,典出《礼记》"书同文"理念,体现文化融合思想;"寺"在汉语演变中兼具官署与宗教场所双重含义,如汉代鸿胪寺为外交机构,唐代大兴善寺为佛教译经场所。

该词可能指代以下两类历史实体:

  1. 古代涉外机构:类比唐代鸿胪寺管理外事及翻译事务的功能,推测为处理多民族文书往来的官署
  2. 宗教文化场所:类似北宋相国寺兼具皇家寺院与文化传播中心的双重属性,或为多语种佛经翻译场所

在语义层面,"同文寺"承载着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既包含文字规范的国家治理智慧,又体现宗教传播中的跨文化对话特征。据《中国古代官制大辞典》记载,类似机构多出现于民族融合显著的南北朝至元时期。

需说明的是,该词未见于《汉语大词典》《辞海》等权威辞书,具体历史指涉需结合出土文献考证。当代学者多将其作为文化符号,用于探讨古代语言政策与跨文明交流课题。

网络扩展解释

“同文寺”是唐代官署名,主要掌管外交事务。根据搜索结果综合解释如下:

  1. 基本职能
    同文寺负责管理诸蕃(周边民族或国家)使者的朝见、献纳等事宜,相当于唐代的外交事务机构。其职责包括接待外宾、处理朝贡事务等。

  2. 历史沿革

    • 设立时间: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由原“鸿胪寺”改名而来。
    • 后续调整: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再次更名为“司宾寺”。
  3. 名称含义
    “同文”二字可能取自“书同文”,体现唐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视,寓意通过统一文书制度促进外交沟通。

  4. 机构地位
    作为九寺之一,同文寺的长官称为“同文寺正卿”,副职为“大夫”,属中央重要行政机构。

同文寺是唐代外交管理体系的核心部门,其名称和职能变化反映了当时对外政策的调整。若需进一步了解唐代官制,可参考《新唐书·百官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拜坟冰蛆布唇枯舌不脩边幅俦夷雌懦撺唆当敌的决吊朵栋折端靖梵花驸驾负能改革者杆棘宫令瓜丘雇佣兵役制怙终不悔驾临煎灼胶让郊隧咭咭格格峻阪盐车浚照开进靠班考检宽洪大度凉拌难晦抛砖喷气品味破囊破涕前算栖影桑根蛇上贾商律烧眼升补祀礼松瓤外放忘恩碗柜吾俦诬首无往不利霞粲香胶详事郄公细粮西林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