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医医国”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字面含义:
“上医”指高明的医生,比喻贤能之士;“医国”意为治理国家、消除弊端。整体指高贤之人能通过治国之策使国家安定,如同良医治病。
深层内涵:
强调治国与医病的相通性,主张从宏观层面(如政治、文化、经济)预防和解决国家问题,而非仅关注局部或表象。
文献来源:
最早见于《国语·晋语八》。春秋时期,秦国医官医和为晋平公诊病后,批评晋国大臣未能劝诫国君荒淫误国,并提出“上医医国,其次疾人”的观点,将治国与医术类比。
背景故事:
医和预言晋平公因沉迷女色、疏远贤臣,寿命将受诸侯态度影响(3至10年),最终晋平公果如其言去世。此事件凸显“治国如医病”的警示意义。
分层理念:
后世衍生出“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体系(),将治国视为最高层次的“医术”,强调社会整体健康的重要性。毛泽东曾评论此句“强调人的整体性”,呼应社会治理需系统性思维。
现代意义:
常用于比喻卓越的政治家或思想家,也体现中医“治未病”的预防理念在治国中的映射。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国语》原文或权威历史解析。
《上医医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医学人才治愈疾病不仅是为了个体患者,也是为了救治国家和人民。这个成语的背后蕴含着医生应该放眼大局,尽心尽力为国家和人民的健康事业奉献。
《上医医国》这个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拆分部首为:上(上一声)、医(半包围、丶+业)、国(四点水、一+一+丶+丶)。
拆分笔画如下:
上:3画
医:7画
国:10画
《上医医国》的出处可追溯到《荀子·大略》一书,其中有一段话写到:“所谓上医者,攻其************,政之以道,医之以药,使民远病而近医。” 这段话强调了医生的责任不仅仅是医治个人的病痛,还要治理整个社会的健康。
繁体形式为《上醫醫國》。
在古代汉字中,《上医医国》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基本的字形结构和现代汉字一致。
他是一位秉持《上医医国》理念的医生,不仅关注个体患者的健康,也致力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
医学当中的《上医医国》原则,将全面改善国家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的健康保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组词有:上医、医国、医学、医术、医药等。
近义词有:医者父母心、医者仁心。
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因为《上医医国》是指医生应该将服务对象从个体扩展到整个国家和人民,没有将医生与国家、人民对立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