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晚翠的意思、晚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晚翠的解释

(1).谓植物经冬而苍翠不变。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竹橘晚翠,蜂蝶争骄。” 宋 范质 《诫儿侄八百字》诗:“迟迟涧畔松,鬱鬱含晚翠。”

(2).日暮时苍翠的景色。 唐 高蟾 《金陵晚眺》诗:“曾伴浮云归晚翠,旋陪落日泛秋声。” 前蜀 韦庄 《春云》诗:“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臺晚翠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晚翠是汉语中富有诗意的词汇,字面指植物在深秋或冬季仍保持青翠的姿态,引申为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或晚年高洁的品格。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学意象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面释义与词典定义

  1. 植物学特征

    指松柏、竹类等耐寒植物在秋冬时节依然保持苍翠色泽的特性。例如《汉语大词典》释义:“谓植物经冬而苍翠不变”,强调其对抗严寒的顽强生命力。

  2. 时间与状态的结合

    “晚”既指季节的迟暮(深秋至冬),亦暗喻人生晚年;“翠”则象征蓬勃生机,二者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隐喻。


二、文学意象与象征意义

  1. 诗词中的高洁品格

    古典文学常以“晚翠”喻指贤士暮年坚守节操。如唐代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中“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晚翠深幽径,寒声彻夜阑”,以竹之晚翠暗喻友人孤高清寂的品格。

  2. 人格化的精神符号

    宋代林景熙《陶山十咏》称“岁寒松柏知晚翠”,将自然现象升华为士大夫在逆境中持守德行的精神图腾,成为儒家“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思想的具象化表达(《论语·子罕》)。


三、文化内涵与应用场景

  1. 园林美学的重要元素

    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强调“借景”需兼顾四时,特意提及“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晚翠”,将晚翠植物作为营造冬景意境的核心载体。

  2. 当代语境中的延展

    现代汉语中,“晚翠”常用于赞美老年人积极豁达的生活态度,如“晚翠精神”已成为老年教育、文化活动的代称,体现生命在时间沉淀后的精神厚度。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王维《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中华书局,2011年.
  4. 计成《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网络扩展解释

“晚翠”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核心含义,结合文献典籍和诗词用例可具体分析如下:

一、植物经冬不凋的苍翠

指某些植物在冬季依然保持青翠的坚韧特性,常被赋予品格象征意义。
典型例证:

  1. 《千字文》中“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通过对比枇杷与梧桐的习性,突出前者耐寒的特质。
  2. 宋代范质《诫儿侄八百字》诗句“迟迟涧畔松,郁郁含晚翠”,以松树喻指坚贞不屈的品格。

二、日暮时分的苍翠景致

形容傍晚时分山色、草木在余晖映照下的浓郁青翠,多用于描绘自然意境。
文学化表达:

  1. 唐代高蟾《金陵晚眺》中“曾伴浮云归晚翠”,将晚霞与山色结合,形成苍茫的暮色画面。
  2. 前蜀韦庄《春云》诗“倚郭楼臺晚翠浓”,通过“晚翠”强化春日黄昏的视觉层次感。

补充说明

该词在宋代李流谦《踏莎行》“枫霜晚翠”等诗词中,还被引申为秋季经霜后的红叶色泽,进一步扩展了其意境适用范围。

别人正在浏览...

哀些鲍舍勃然拨云见日蚕房抄更纸沉积岩耻居人下痴癖酬接登难堕罗犀飞念高文典策鞼盾顾役韩康槐阶棘路角圭交语极品酒家距随快利肋肢炼炭楼船军卢狗论驳埋头苦干慢辞盟文麪馆谬惑秾饰骈四俪六蒲稗铺马劄子清口凄其乞言拳手日旸蹂籍桑濮上平上演少正十二碧峰饰理兽糖霜晨填发无称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屋舍详括显章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