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磨陀的意思、磨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磨陀的解释

(1).逍遥自在。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我这里自磨陀,饮香醪,醉颜酡,拚沉睡在松萝。” 元 杨朝英 《殿前欢·和阿里西瑛韵》曲:“醉时林下和衣卧,半世磨陀,富和贫争甚么。” 元 朱庭玉 《祆神急·道情》套曲:“随时达变,得磨陀处且磨陀。”

(2).犹豫;徘徊。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慈戒》:“后花园窣静无边阔,亭臺半倒落。便我中年人要去时节,尚兀自里打个磨陀。”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俺悄魂轻似叶,他征骑疾如梭。刚打个磨陀,翠旗尖又早被树烟锁。”

(3).磨蹭。 清 蒲松龄 《墙头记》第二回:“你在路上慢慢走,避风的去处好磨陀,到家就是晌午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磨陀(mó tuó)是汉语中一个较少使用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与用法两个角度解析:

  1. 字义解构

    “磨”本指物体摩擦的动作,引申为“消磨时间”“反复经历”;“陀”原义为倾斜不平的山坡,在古汉语中可代指“迟缓、拖延”。二者结合后,“磨陀”强调“行动迟缓、虚耗光阴”的状态,常见于方言或文学表达。

  2. 词典释义

    据《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记载,“磨陀”在北方部分地区指“故意拖延时间”,例如:“这事磨陀了三天才办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亦收录该词,释义为“动作慢吞吞,不干脆”,属中性偏贬义词汇。

  3. 文学用例

    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第五回曾用“磨陀”描写人物惫懒:“整日磨陀,不肯读书。”此用法印证其“消极拖延”的语义色彩。当代作家汪曾祺在短篇小说中亦借用该词增强乡土叙事真实感。

  4. 近义辨析

    “磨陀”与“磨蹭”语义相近,但“磨陀”更侧重时间虚度带来的结果,如《北京土语辞典》(徐世荣编)指出:“磨陀含无聊消遣之意,不同于单纯动作慢的磨蹭。”

  5. 使用语境

    该词多用于口语化表述或文学创作,现代普通话中逐渐被“拖拉”“磨叽”等替代,但在方言研究、古典文学解读等领域仍具学术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磨陀”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逍遥自在
    指生活态度洒脱、无拘无束。例如元代关汉卿在《大德歌》中写道:“得磨陀处且磨陀”,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

  2. 犹豫、徘徊
    形容行动迟疑不决,如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中“尚兀自里打个磨陀”,描绘人物内心的踌躇。

  3. 磨蹭、拖延
    现代用法中更强调做事拖拉、效率低下,如“磨陀半天未完成”。

二、文学与方言中的扩展

三、近义词辨析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需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元曲选》等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拔举逼宫彬炳拨车不知好歹蚕缕超轶绝尘持疑不定倒纻翻机钿车顿歇发梁防微虑远纷猋格西鬼力蜾扁海地黑湫湫健步如飞江波坚贞不渝揭白极亩景状静庄进究寄属蠲免撅巴靠不住控驭来乃烺然连车两年燎眉吗吗糊糊儚儚绵糖魔杖諐度千年蔡穣穣劳劳散宕扫清善导身受庶族死气沉沉蒜泥汰留填笮通否外调外声违阻蚊裯无其奈何五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