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受厘的意思、受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受厘的解释

汉 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厘。“釐”即“胙”,祭馀之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汉 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还致福。”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云 :“釐,祭餘肉也。”《汉书·贾谊传》 颜师古 注则以“釐”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与此说异。 唐 张昭 《汉宗庙乐舞辞》:“受釐饮酒皇欢洽,仰俟餘灵泰九区。” 明 唐顺之 《奉天殿庆成侍宴》诗:“方看受釐日,即是赐脯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受厘”是古代中国汉代的一种祭祀礼仪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受厘”指汉代皇帝在祭天地或五畤(祭祀五方帝的场所)时,派遣官员或由郡国主持祭祀后,将祭祀剩余的肉(称为“胙”或“厘”)进献给皇帝,象征接受神灵赐福的仪式。

2.词源与争议

3.仪式背景

4.文献例证

5.文化意义

该仪式体现了汉代“君权神授”观念,通过祭祀与分胙强化皇权的神圣性,同时反映古代“共享祭品以承福”的宗教传统。


以上内容综合了汉代制度、文献用例及学术注解,若需进一步探讨相关礼仪细节,可参考《史记》《汉书》等原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受厘》的意思

《受厘》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接受批评或指责。当一个人被别人批评或指责后,他会认真听取并接受并加以改正,这就可以说他“受厘”。

《受厘》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受厘》是由“受”和“厘”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受”的部首是“又”,笔画为2,而“厘”的部首是“厂”,笔画为2。

《受厘》的来源

《受厘》一词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受”意为接受,承受、受到等;而“厘”则意为批评、指责。两者组合后形成了“受厘”的意思。

《受厘》的繁体

《受厘》的繁体字是「受厘」 。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受厘》一词在古代的写法为“受離”。可以看出,古代的字形与现代有所变化。

《受厘》的例句

1. 当你的行为有问题时,应该勇于受厘,才能不断进步。

2. 那位领导受到了不少厘,但他能够接受并改正错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受厘》的组词

1. 受批厘:接受批评指责。

2. 受责厘:接受责备。

3. 受训厘:接受训练。

《受厘》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接受批评、承受指责、接纳指摘。

反义词:傲慢自大、不虚心接受指导。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