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经折的意思、经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经折的解释

(1).折迭式的狭长小簿本。旧时多用以记录备忘事宜。《水浒传》第十八回:“只见 何清 去身边招文袋内摸出一个经摺儿来,指道:‘这伙贼人都在上面。’”

(2).又特指记帐的小折子。《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每日叫我拿这经摺去讨些赊帐。”《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季恬逸 这三个人在寺门口 聚昇楼 起了一个经摺,每日赊米买菜和酒喫,一日要喫四五钱银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经折(jīng zh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名词,传统指折叠成册的经文抄本或文书形式,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佛教经文的折叠装帧

指古代佛教徒为便于诵读携带,将经文抄写于长条纸张上,并按固定间距反复折叠成册的装帧形式。此形制避免了卷轴的繁复展开,又区别于线装书的散页特点。

来源:《汉语大词典》释为“折叠式的书册。古时多用于佛经,故称”,并引清代《释氏要览》:“经折,即梵册也”。

文化背景:敦煌遗书中可见唐代经折实物,印证其与佛教传播的密切关联。

二、引申义:折叠式文书范型

后泛指仿照经折装制作的折叠册页,用于账册、礼单、奏折等正式文书,强调形制的规整性与便携性。

来源:《金瓶梅》第三十一回:“西门庆拿过礼单……见上面写着‘经折’一副”,印证明代已用于礼单记录。

形制特点:以厚纸或绢布为底,单面书写,展开如长卷,折合后成册,兼具卷轴与册页功能。

三、现代语义的弱化

当代汉语中,“经折”一词多用于文献学、书籍史研究,特指中国传统装帧技艺。日常语境则被“折页”“册页”等替代,但其作为文化载体仍见于古籍修复与仿古文献制作领域。

例证: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明永乐北藏《大般若经》,为经折装典型实物。

网络扩展解释

“经折”是传统中文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定义
    指折叠式的狭长小簿本,主要用于记录备忘事项或记账。其名称来源于“折叠”的形态(折)与“经线”的纵向结构(经)结合。

  2. 用途分类

    • 备忘记录:旧时用于日常事务的临时记录,如《水浒传》中何清用经折记录贼人信息。
    • 记账工具:特指记账专用的小折子,如《儒林外史》中提到的赊账记录。

二、读音与结构

三、文学例证

古典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该词,例如:

四、注意事项

部分网页(如)提及“经”的读音可能包含jìng,但结合权威来源及文学用例,此处应统一为jīng。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水浒传》《儒林外史》原文或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娼八十一章遍达闭气钞本嘲叱抽身穿方榱栋崩折存守麤诵麤慥大黄眈恤刀门法物库风干風級风偃附学生鼓帆海术横蒸和舒瓠巴怙过不悛混粮蛟患交汇金迷纸醉麂眼篱籧蒢刻躁捆心楞柯柯涖刑乱烘烘庙市男声内理甯生坯陶清坐穷新齐驱并进摄护腺睡生梦死送饭的宿囚图表唾背琬碑王笔罔极之恩惟藩畏瑟舞艺戏出儿撷秀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