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泛论的意思、泛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泛论的解释

[generally expound] 广泛地论述;泛泛地谈论

泛论哲理

详细解释

亦作“氾论”。亦作“泛论”。1.广泛地论述。《淮南子·氾论训》 汉 高诱 题解:“博説世间古今得失,以道为化,大归於一,故曰氾论。”《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遂於 权 前为书,泛论物理,因以己心遥往忖度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昔 陆 氏《文赋》,号为曲尽;然汎论纤悉,而实体未该。”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沉耀先现形》:“遂留共饭,因泛论阴阳之事。”

(2).随意议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文非泛论,按实而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这是兄弟泛论的话,观察不要多心。”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我有时泛论一般现状,而无意中触着了别人的伤疤,实在是非常抱歉的事。”

(3).一般的论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赠 郑虔 虽亦有‘名垂万古知何用’之句,然犹是泛论也。此外更无有许以不朽者。” 鲁迅 《<热风>题记》:“就现在的文字看起来,除几条泛论之外,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 上海 《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泛论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字面释义与核心概念

    “泛”指广泛、不深入,“论”即论述、议论,合指广泛而概略的论述,不针对具体细节或深入分析。例如《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广泛论述;总论”,强调其涵盖面广但缺乏针对性的特点。

  2. 引申义与语境差异

    • 学术领域:指对某一学科或主题的综合性概述,如《现代汉语词典》所述“概括性的论述”(第七版,商务印书馆)。
    • 日常用法:含轻微贬义,暗指内容空泛、缺乏实质,如“泛泛而谈”。此用法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亦有印证,引《文心雕龙》“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说明其抽象性。
  3. 经典用例与权威佐证

    汉代王充《论衡》中“泛论同类”指概括同类事物;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多次使用“泛论”批评空泛议论,体现其传统用法中对深度缺失的警示。


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泛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结合权威来源和文献用例,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广泛论述
    指对某一主题进行广泛、全面的探讨,不局限于细节。例如《淮南子·泛论训》中“博说世间古今得失”即体现此意。

  2. 泛泛谈论
    指不深入、不具体的讨论,如“泛论哲理”或日常中的随意议论。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文非泛论”,强调文章需结合实际而非空谈。

二、用法与语境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例句参考

  1. “遂于权前为书,泛论物理。”(《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
  2. “文非泛论,按实而书。”(《文心雕龙·史传》)
  3. 现代用法:“这场讨论停留在泛论层面,缺乏具体方案。”

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淮南子》《文心雕龙》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安谷白拂百日粮百紫千红长勺朝颜驰驿爨薪粗鄙遁名匿迹法古犯不上负固不宾腐女伏彦刮目相见果否皓皓横入和用黄锦火焱户型践踏僭用劫路镜圆璧合救火投薪厥冷军运雷峰夕照量具练声溜瞅龙炯楼罗历乱点鸳鸯络车路蹊路数录蔌冒乱靡乱辟说歉荒穷滴滴软香温玉三寸银钩世伯石镞送粥跳龙门铁桥退绌忘忧物危然遐遁响骇湘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