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旧唐书·屈突通传》:“时 通 弟 盖 为 长安 令,亦以严整知名。时人为之语曰:‘寧食三斗艾,不见 屈突盖 ;寧服三斗葱,不逢 屈突通 。’” 宋 陈与义 《别岳州》诗:“朝食三斗葱,暮饮三斗醋。寧受此酸辛,莫行岁晚路。”
“三斗葱”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古籍记载和现代解释综合分析:
基本释义
字面指“难以食用或令人不适的事物”,其中“三斗”是夸张表达,强调数量极多。这一解释源自《旧唐书·屈突通传》的典故,原句为:“宁食三斗艾,不逢屈突通;宁服三斗葱,不见屈突盖”,用以形容唐代官员屈突兄弟执法严苛,百姓宁愿忍受难以下咽之物也不愿触犯其威严。
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2)补充了另一层比喻义:形容身材高大威猛的人。此用法将“葱”的高挺形态与人的体格关联,但需注意这一解释未见于古籍,可能是语言演变中的衍生义。
使用场景
例句参考
该成语的核心含义仍以古籍记载的“难食之物”为主,现代引申义需谨慎使用。若需引用,建议优先参考《旧唐书》等权威文献来源。
《三斗葱》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成串的大葱。它是中国传统的农家蔬菜之一,以其辣味和独特的香气而闻名。
《三斗葱》的拆分部首是⺾、⺮、艹,它的总笔画数为16笔。
《三斗葱》一词最早出现在《乾隆字原》中,被证明是清代乾隆时期的李平所造。这个词形象地描绘了一串串的大葱。
《三斗葱》的繁体字为「三鬥蔥」。
在古代,「斗」的上方会加上一个表示数量的单位,例如「千」「萬」。而「葱」的旧字形由「艹」和「束」组成。
他的厨艺非常高明,烹饪出的菜肴常常如一串串的《三斗葱》一样美味。
组词 :三斗大葱、大葱
近义词:三斗蒜、三斤葱
反义词:寥若晨星、凤毛麟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