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身;托体。 唐 袁不约 《胡越同舟赋》:“殊方何远,合志何深,因託质於刳木,遂忘言於断金。” 前蜀 韦庄 《又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趋时慙艺薄,託质仰恩深。” 宋 马令 《南唐书·女宪传·昭惠周后》:“婢子多幸,託质君门,冒宠乘华,凡十载矣。”《景德传灯录·无业国师》:“随念受生轻重五阴,向驴胎马腹里託质。”
“讬质”是“托质”的异体写法,属于古汉语用词,现多写作“托质”。根据《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释义,该词有以下两层含义:
注音与基本义
“托质”读作tuō zhì,本义指“寄托本体或本质”。《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寄寓事物的根本属性”,常用于哲学或文学语境,例如南朝文论中“托质幽岩”的表述,即以自然物象寄托精神本质。
引申义与文献用例
文献参考:本文释义综合引自《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3年版)等权威辞书。
“讬质”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词汇,由“讬(托)”和“质”二字组合而成,需结合字义和古文语境理解:
字义拆解
组合含义
“讬质”可理解为“将某物寄托于本质或实体”,常见于古代文献中表达事物依存于某种基础或载体的抽象概念。例如:
使用场景
该词多出现于哲学、宗教或古典文学文本中,现代汉语已极少使用。若具体出处不明,需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分析。
建议:若此词来自特定古籍,请提供原文段落以便更精准解读;若为现代生造词,可能存在书写误差(如“托质”或“託質”)。
颁付邦家之光倍羡背眼贬笑禀才布宣陈让摧崣点比定远侯东奔西跑夫荣妻贵高低寒毡横峰侧岭很忤缓箭回旆饯馆坚肕娇惯佳语金辂醵借夸炫劳动生产率亮工脸腮辽绕历象唛头内仗拗调女倡辟王气略肉谱阮生涕入邪哨船生栾市恩时世妆送礼俗监素指提象讬戒稳获瘟神窝鲁朵翔鸾翥凤香渗渗先进衔石填海嚣务夏礿犀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