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缓箭的意思、缓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缓箭的解释

(1).缓慢的银箭。古时用银箭刻漏记时。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优游少託,寂寞多闲。厌 长乐 之疏鐘,劳中宫之缓箭。”

(2).去势微弱之箭。《太平广记》卷二五四引 隋 侯白 《启颜录·欧阳询》:“ 瑀 箭俱不着垜,一无所获。 欧阳询 咏之曰:‘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彊弓。’”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缓箭”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1. 指计时工具中的“缓慢银箭”
    古时用银制的箭状物置于刻漏(古代计时器)中,通过水流速度标记时间。若水流缓慢,银箭移动迟缓,称为“缓箭”。 例如南朝陈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提到“劳中宫之缓箭”,即通过此物形容时间流逝的缓慢感。

  2. 指去势微弱的箭
    形容箭射出后力量不足、速度较慢的状态。 如《太平广记》引隋代侯白的记载,描述欧阳询用“急风吹缓箭”的比喻,强调箭的绵软无力。

补充说明: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献中,现代汉语已不常见。若需具体用例,可参考《玉台新咏》或《太平广记》相关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缓箭》的意思

《缓箭》是一个词意识符合性格行为、文学、军事等领域的词汇。它指的是射出的箭矢拥有相对较慢速度,与那些射出后速度极快、来不及防备的箭矢形成对比。

《缓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缓箭》的拆分部首是“缶”和“⺮”,其中“缶”是表明有关士兵、军队等的性质,而“⺮”则表示与弓箭有关。根据《康熙字典》,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缓箭》的来源

《缓箭》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据推测,它可能最早出自于兵书或军事史著作。由于其形象化的描述,这个词汇逐渐被引申为形容行动或事件的速度较慢,有而不利于迅速突进的含义。

《缓箭》的繁体

《缓箭》的繁体字为「緩箭」。

《缓箭》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古时候人们对《缓箭》的汉字写法不尽相同。一种常见的写法是「猾箭」,这种写法强调了箭矢的缓慢,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较为隐秘、阴险的意味。

《缓箭》的例句

1. 在战场上,使用缓箭可以迷惑敌人,造成更大的威慑力。

2. 他的行动像缓箭一般,总是让人捉摸不透。

与《缓箭》相关的词汇

组词:缓行(行动缓慢)、箭术(弓箭技艺)、迅捷(快速)、飞箭(飞速的箭矢)。

与《缓箭》相近义的词汇

近义词:慢箭、迟缓箭。

与《缓箭》相反义的词汇

反义词:急箭、疾射(射出的箭矢快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