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魄和谋略。 南朝 梁 沉约 《常僧景等封侯诏》:“或气略强果,或志识贞济。” 宋 欧阳修 《送薛水部通判并州》诗:“胸怀磊落逢知己,气略纵横负壮心。” 清 冯桂芬 《养间草堂记》卷三:“君少举进士,慷慨有气略,天下奇男子。”
“气略”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指气魄与谋略的结合,形容人兼具胆识、才干和智谋( )。由“气”(气概、胆识)和“略”(智谋、才能)二字构成,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对杰出人物的评价。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常见于:
注:部分网页(如)因信息简略未直接引用,完整用例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等来源。
《气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代表着一个人或事物的气质和风采。
《气略》的首字《气》属于“气”部,由四画组成;第二字《略》属于“田”部,由五画组成。
《气略》这个词来源于《左传·昭公三十年》:“苟无伪诈之口,而有气略之士。”意思是勇敢正直、有才智的人就不会说谎,而会有风采表现。
繁体字中,《气略》的首字《气》写作「氣」,第二字《略》写作「略」。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一些变化。以《气略》为例,首字《气》在古代写作「气」,类似现代的写法。第二字《略》则写作「省」。
他具有出众的气略和领导才能,赢得了团队成员的尊敬和信任。
气质、风采、气度、略胜一筹
气度、气概、气势
庸碌、粗俗、平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