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俗的鉴赏。谓浅陋的见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 庄周 所以笑《折杨》, 宋玉 所以伤《白雪》也。”
“俗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俗监”读作sú jiān,指世俗的鉴赏,即用浅陋的见识去评判事物。该词带有贬义,强调因受限于世俗观念而无法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
“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杨》,宋玉所以伤《白雪》也。”
此处通过对比高雅艺术(如《白雪》)与通俗作品(如《折杨》)的境遇,讽刺世俗鉴赏标准的肤浅。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监”的多重含义,可参考汉字源流解析(如、9)。
俗监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俗”和“监”。
1. “俗”字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字旁),它也是一个简体字,总共有6画。原本的繁体字是「俗」,在古时候的写法更为复杂。
2. “监”字的拆分部首是⻋(车字旁),它也是一个简体字,总共有9画。原本的繁体字是「監」,形状与现代汉字有一定差异。
俗监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它是指对民间风俗、习惯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机构或部门。
例如,传统的婚丧嫁娶、节庆民俗等活动,在古代都有相应的俗监进行监管,以确保风俗秩序和社会稳定。
在现代汉语中,俗监也可以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设立的对社会风俗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机构。
1. 城市的俗监部门负责监管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以维护市场秩序。
2. 这个地方的俗监机构非常严格,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会进行严厉的处罚。
3. 俗监的职责是维护社会风尚,保护民俗文化的传承。
1. 俗人:指平凡、庸常的人。
2. 俗话:指流行的、常见的话语。
3. 俗语:指经过长期流传而得到较广泛认同的阐述道理的话语。
风俗:指一定地区、一定社会环境中广为流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习惯、风尚。
民俗:指古代和现代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习俗、信仰、节庆等。
规范: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或法规进行行为活动的。
庄重:指举止、言辞等体现出的庄重、严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