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假公济私。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託公行私,交游羣小。”
“讬公行私”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搜索结果解释如下:
指表面上顺从公事,实际却暗中谋取私利的行为,与“假公济私”意义相近。
多用于批评职场、官场中表面合规、实则损公肥私的现象,强调行为的两面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语境,可查阅《大唐新语》相关篇章。
讬公行私是指为了个人私利而不顾公共利益,违背公德、私德的行为。这个词语表达了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他人或社会的利益以及公共道德。
讬公行私的字由“讬”、“公”、“行”、“私”四个汉字组成。
其中,“讬”字的部首是言字旁,读音是tuō,总笔画数为8。
“公”字的部首是八字头,读音是gōng,总笔画数为4。
“行”字的部首是彳字旁,读音是xíng,总笔画数为6。
“私”字的部首是禾字旁,读音是sī,总笔画数为7。
讬公行私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讬公行私一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仍然是「託公行私」。
古时候在汉字写法中,一般是以篆书为主,使用的书法风格与现代有所不同。
1. 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私欲而讬公行私。
2. 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要追求讬公行私的做法。
组词:讬诺、公行、行私
近义词:为私利而不计其他、个人主义
反义词:公而忘私、公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