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以保全。《后汉书·冯异传》:“今偏城获全,虏兵挫折……犹自以为不足。 孟之反 奔而殿,亦何异哉?”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昭宗 朝登庸,﹝ 陆希声 ﹞辞疾不就,出游 江 外,获全危难。” 梁启超 《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夫当此危急存亡之际,而舟之获济也,而室之获全也,彼附舟与旅居者所得之利,则在能保生命也。”
“获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得以保全
指在困境或危险中保存自身或事物,避免损失。例如《后汉书·冯异传》中“今偏城获全”指城池在战乱中得以保全。梁启超的引文也提到“室之获全”,强调在危难中维持完整状态。
获得完整结果
现代用法中可引申为“取得完整的利益或成果”,强调结果无缺憾。例如“计划获全”表示目标完全达成。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后汉书》《金华子杂编》等原始文献。
获全(huò quán)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达到全部,完全实现或取得。通常用来形容达到预期目标或满足需要。
获字由“艸”和“获”两个部首组成,总计16划。
获全一词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得一者获,得十者获全。” 强调了完成和达成的过程。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
繁体字“獲全”保留了原有的意思和发音,只是字形上稍有差别。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获字的部首曾写成“羊”,表示牧师在田间获得的成果。后来演变为现在的写法。
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获全了自己的梦想。
获取、获利、获胜、获奖、获得、一获而全
达成、完全、实现、取得
失全、未获、未实现、未达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