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伏狮的意思、伏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伏狮的解释

指船头或船尾顶部的大横木。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漕舫》:“ 平江伯 陈 某,始造平底浅船,则今粮船之制也。凡船制……伏狮,前为阀閲,后为寝堂。” 钟广言 注:“伏狮:也叫‘头梁’,指船头或船尾顶部的大横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伏狮,汉语复合词,由“伏”与“狮”组合而成,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伏”指俯卧、隐藏,《说文解字》释为“司也,从人从犬,犬司人也”;“狮”即狮子,猛兽名。二字结合后,“伏狮”特指呈蹲伏姿态的狮子形象,常见于传统建筑装饰或艺术雕刻中,象征威严内敛的力量。

二、文化引申义

在文学语境中,“伏狮”可比喻隐忍待发的状态。例如明代《园冶》记载:“庭中置伏狮石,取其静中寓动之势”,体现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对动态平衡的追求。佛教文化中,伏狮亦与护法神兽相关,代表守护与震慑邪祟的寓意。

三、语言学特征

该词属偏正结构,读音为“fú shī”(阳平与阴平),现代汉语中多用于特定领域,如文物描述(如“唐代伏狮石刻”)、武术招式命名(如南拳“伏狮桩”),兼具名词性与形容词性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伏狮”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解释,具体如下:

一、船体结构术语

指船头或船尾顶部的大横木,主要用于古代木船建造。这一含义在《天工开物·漕舫》中有记载:“伏狮,前为阀閲,后为寝堂。”钟广言注:“伏狮:也叫‘头梁’,指船头或船尾顶部的大横木。”

二、成语中的比喻义

作为成语时,“伏狮”表示隐藏的力量或潜在威力。其中“伏”指潜伏,“狮”象征力量,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关键时刻展现的强大能力。例如:“他看似平凡,实则是伏狮般的存在。”

三、地理名称相关

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有“伏狮山”,因山形如俯伏的狮子得名。《名胜志》记载:“文殊山在岩源,状若伏狮。”当地语言中也有类似发音的地名“塔泽”(藏语音译)。

四、武术招式名

部分武术套路中,“伏狮胜象”等招式名称借用了“伏狮”的意象,形容动作如狮子般威猛且蓄势待发。


补充说明

  1. 词源差异:船体术语源于古代造船技术,而比喻义可能受地理、文化影响衍生。
  2. 使用场景:现代语境下,船体术语已较少使用,但成语和地名仍可见于文学或特定领域。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汉语辞海》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百舍重茧半痴不颠边烽彻兵宸听赤马劫抽付抽气酬宴楚得楚弓葱曚澹艳鵰坊顶类端道堆积如山独闻独卧萼跗鹅毛大雪風漢风容刚硬歌唫管桁黄钟瓦缶欢颜诨官矫言伪行节节足足金凤金荆吉祥止止涓壤举鼎絶脰君子医泪晕冷牕冻壁连珠礮蒙尨奈曼起卸婍嬟商歌商凭深意识见识面受戒宿积天鷄壶退悔吐决煨乾就湿遐賮象龚弦琴小布衫鸮子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