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骁悍的意思、骁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骁悍的解释

[vigorous and valiant]勇猛强悍

详细解释

(1).勇猛强悍。《三国志·吴志·孙翊传》:“ 孙翊 字 叔弼 , 权 弟也,驍悍果烈,有兄 策 风。” 宋 司马光 《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蛮地险气毒,其人驍悍,善用鋌盾,北军不能与之确。” 清 李渔 《蜃中楼·煮海》:“我想火龙的性子驍悍异常,必定要与 张生 为难。”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 中亚洲 回部 ,素号驍悍,善战鬭。”

(2).勇猛强悍之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铣鋧》:“考 秦琼 传,从 秦王 夹击 美良川 ,破 尉迟敬德 ,功最居多。盖 鄂国 之驍悍,当时惟 胡公 能埒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又收 明 降兵,间择驍悍薙髮入伍,合十餘万半屯 金陵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骁悍(xiāo hàn)是一个形容词性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形容人或动物勇猛强悍、刚烈不屈的特质。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角度解析其详细含义:


一、核心释义

  1. 勇猛刚烈

    指人或动物性情勇武刚强,行动迅猛有力。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第12卷,第1436页:

    “骁悍:勇猛强悍。”

  2. 果敢无畏

    强调在战斗或对抗中表现出的无畏气概与决断力。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第1682页:

    “骁:勇猛矫健;悍:勇猛、果断。”


二、词源与构成


三、现代用法与语境

现代汉语中,“骁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形容以下对象:

  1. 人物:如古代武将(例:“骁悍如项羽”)、竞技运动员的勇猛风格。
  2. 动物:描述猛兽(如虎、豹)或烈马的野性力量。
  3. 引申义:偶用于比喻团队或军队作风强悍(例:“一支骁悍的特种部队”)。

语义注意:该词含褒贬双重性,既可赞其勇武,亦可暗指鲁莽(需结合上下文)。


四、权威文献用例

  1. 《后汉书·董卓传》:

    “(吕布)骁悍有异才。”

    解读:突出吕布的勇猛与过人能力。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1965),卷75,第2431页。

  2. 《资治通鉴·唐纪》:

    “突厥骁悍,长于野战。”

    解读:强调突厥骑兵作战勇猛的优势。

    来源:中华书局《资治通鉴》(1956),卷191,第6022页。


五、近义词辨析

词汇 差异点
骁勇 侧重“勇”,强调胆识过人。
彪悍 侧重体魄强健,现代口语更常用。
桀骜 强调倔强不驯,含贬义。

“骁悍”是承载古典勇武精神的复合词,其语义核心为“勇猛刚烈”,需依托权威辞书与古籍用例确保释义准确性。现代使用需注意语境适配性,避免误用为贬义。

网络扩展解释

“骁悍”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勇猛强悍的特质或人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出处与用例

  1. 历史文献:
    • 《三国志·吴志·孙翊传》提到:“孙翊骁悍果烈,有兄策风。”
    • 宋代司马光记载:“蛮人骁悍,善用铤盾”。
  2. 文学引用:
    • 清代李渔在《蜃中楼》中形容火龙“骁悍异常”。
    • 梁启超称中亚部族“素号骁悍,善战斗”。

用法与近反义词


综合说明

“骁悍”一词兼具勇武与强悍的双重含义,既可用于赞美人物的非凡战斗力,也可用于描述群体或动物的凶猛特质。其用例广泛见于史书、文学及评述性文本,带有浓厚的褒义色彩。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叠背挨宿拔徙璧晖长行齿颊生香冲坚毁锐疮疥之疾春官氏打寮淡远打野外彫年遁形额定转速风发高悬共恪顾自涵淹寒岩黑沉黑漆皮灯赫日红女白婆贱疴鞬弭家生孩儿蒺藜警卫连寄寓箕箒局躅兰省脸皮厚藜火伦匹陆续緑翘门阀莫侯僻谬缲车清粹青穗情旨三损时分释怀偷薄透夜土戏婺剧无名印无事狠相厚嫌间闲物小褂歇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