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gorous and valiant]勇猛强悍
(1).勇猛强悍。《三国志·吴志·孙翊传》:“ 孙翊 字 叔弼 , 权 弟也,驍悍果烈,有兄 策 风。” 宋 司马光 《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蛮地险气毒,其人驍悍,善用鋌盾,北军不能与之确。” 清 李渔 《蜃中楼·煮海》:“我想火龙的性子驍悍异常,必定要与 张生 为难。”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 中亚洲 回部 ,素号驍悍,善战鬭。”
(2).勇猛强悍之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铣鋧》:“考 秦琼 传,从 秦王 夹击 美良川 ,破 尉迟敬德 ,功最居多。盖 鄂国 之驍悍,当时惟 胡公 能埒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又收 明 降兵,间择驍悍薙髮入伍,合十餘万半屯 金陵 。”
“骁悍”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勇猛强悍的特质或人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骁悍”一词兼具勇武与强悍的双重含义,既可用于赞美人物的非凡战斗力,也可用于描述群体或动物的凶猛特质。其用例广泛见于史书、文学及评述性文本,带有浓厚的褒义色彩。
骁悍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或事物性质的强劲、勇猛、有力。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分别是“骁”和“悍”。
“骁”字的部首是“马”,它有6个笔画。
“悍”字的部首是“心”,它有9个笔画。
在繁体字中,“骁”字和“悍”字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骁”和“悍”字都有一些变体。例如,在《说文解字》中,“骁”字的写法为“驍”,而“悍”字的写法为“犯”。这些变体写法反映了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的变化。
1. 他的骁悍精神使他成为了比赛的冠军。
2. 这支部队以骁悍的气魄立下了许多战功。
1. 骁勇:形容勇敢、勇猛。
2. 骁将:指具有英勇无畏的将领。
3. 悍然:形容态度或行为强势、决然。
1. 强悍:形容强劲、有力。
2. 勇猛:形容勇敢、勇猛。
1. 怯懦:形容胆小、胆怯。
2. 脆弱:形容柔弱、不坚固。
【别人正在浏览】